刀片服务器采用高密度模块化设计,将多个独立计算刀片(含处理器、内存等)插入共享机箱,机箱统一提供电源、散热、网络和管理接口,实现资源集中管理,显著优化空间利用率和能效。
刀片服务器作为现代数据中心高密度、高效率计算的核心设备,其正确安装是保障系统稳定运行的第一步,与传统的塔式或机架式服务器不同,刀片服务器的安装涉及机箱(刀箱)和刀片本身,流程更为集成化但也需要更细致的规划,本文将详细阐述刀片服务器安装的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帮助您顺利完成部署。
在动手安装前,务必理解其架构:
- 刀片机箱 (Chassis/Enclosure): 一个大型的金属框架,提供电源、散热、网络交换、管理模块等共享基础设施,它是所有刀片服务器的“家”。
- 刀片服务器 (Blade Server): 独立的计算单元,包含处理器、内存、存储(或存储控制器)、网络接口等,形态类似一个“刀片”,插入机箱的插槽中运行。
- 管理模块 (Management Module): 机箱的核心“大脑”,负责监控机箱状态、刀片状态、电源、风扇、温度等,并提供远程管理接口(如IPMI, iDRAC, iLO等)。
- 网络交换模块 (Fabric/Network Module): 提供机箱内部刀片与外部网络(如LAN、SAN)的连接。
- 电源模块 (Power Supply Unit – PSU): 为整个机箱(包括所有刀片和模块)供电,通常有冗余配置。
- 散热风扇模块 (Fan Module): 为机箱提供强制散热。
安装前的关键准备工作 (规划与准备)
成功的安装始于周密的准备:
- 环境评估:
- 物理空间: 确认机柜有足够的U高度(通常刀箱需要7U-10U或更高)和深度容纳机箱,并预留前后散热空间(通常前部60cm,后部30cm以上)。
- 承重: 刀箱满载时非常重(可能超过100公斤),确保机柜和地板承重能力足够。
- 供电: 计算机箱满载(所有刀片、模块、PSU)的峰值功耗,确保机房PDU(电源分配单元)能提供足够、稳定且冗余的电路(通常需要双路或多路独立输入)。
- 散热: 评估机房制冷能力是否能满足刀箱的高密度散热需求。
- 网络: 规划好外部网络连接(交换机端口、VLAN、IP地址段)和存储网络连接(如光纤通道SAN)。
- 硬件检查与文档阅读:
- 开箱验货: 仔细检查机箱、刀片、所有模块(管理、网络、电源、风扇)、导轨、线缆、螺丝等配件是否齐全且无运输损伤。
- 研读文档: 这是极其关键的一步! 务必仔细阅读制造商提供的机箱和刀片的《安装和服务手册》、《用户指南》、《快速入门指南》等官方文档,不同品牌(如Dell EMC PowerEdge MX, HPE Synergy/BladeSystem, Cisco UCS, Lenovo ThinkSystem)在细节上(如模块安装顺序、管理IP设置、固件要求)可能有显著差异。忽略文档是安装失败的最大风险源。
- 固件/驱动准备: 访问制造商支持网站,下载适用于您硬件型号的最新固件(BIOS, CMC/iLO Management Firmware, 网络模块固件等)和驱动程序(尤其是网卡、HBA卡驱动),并准备好安装介质(U盘、虚拟光驱等)。
- 工具准备:
- 防静电腕带和工作台(ESD防护至关重要)。
- 十字螺丝刀(通常Philips #1或#2)。
- 机柜安装工具(如导轨调节工具)。
- 网络跳线(Cat6/Cat6a)、光纤跳线(如需要)、串口线(用于初始管理配置)。
- 标签打印机(强烈推荐用于线缆标识)。
- 手电筒或头灯(机柜内光线可能不足)。
- 规划与设计:
- 刀片布局: 根据散热、电源负载均衡和性能需求,规划好刀片插入机箱的具体槽位(通常建议从中间或底部开始,避免顶部过热)。
- 网络规划: 确定每个网络交换模块连接的外部交换机端口、VLAN划分、IP地址分配(尤其管理IP)。
- 管理规划: 设置管理模块的IP地址、管理员用户名/密码、域名等。
- 存储规划: 如果刀片使用机箱内共享存储或连接外部SAN,规划好存储配置(LUN映射、多路径等)。
刀片机箱安装步骤 (机箱入柜)
- 安装导轨:
- 根据机柜立柱的孔距(通常是方孔或圆孔),将导轨的固定支架(L型支架)安装到机柜前后立柱的指定U位置,务必确保左右高度一致且水平。
- 将导轨的内轨(滑轨)牢固地安装到固定支架上,仔细调整导轨长度和锁扣,确保其完全展开和收缩顺畅,并能牢固卡入机柜。
- 重要: 严格按照制造商手册的图示和要求操作,导轨安装不当会导致机箱无法推入或承重不稳。
- 安装机箱:
- 多人协作: 刀箱非常重,至少需要2-3人协同操作。
- 对准导轨: 将机箱两侧的凸起或卡槽对准已安装在机柜上的导轨内轨。
- 平稳推入: 缓慢、平稳地将机箱沿导轨推入机柜,直到听到锁扣“咔哒”声或感觉完全到位。避免剧烈震动或撞击。
- 固定机箱: 使用机箱两侧或前部的螺丝(通常随导轨提供)将机箱牢固地固定在机柜立柱上。不要省略此步骤!
- 安装前挡板: 如果机箱配有前挡板(美观和引导气流),将其安装好。
机箱内部模块安装与配置 (基础架构就绪)
- 安装电源模块 (PSU):
- 根据规划,将PSU插入机箱背部的PSU插槽,通常有明确的防呆设计。
- 用力推入直到锁扣自动扣紧或听到“咔哒”声。
- 连接PSU的输入电源线到机房的PDU。注意: 为了实现冗余,请确保将PSU连接到不同的独立电路/PDU上。此时不要打开PDU电源!
- 安装散热风扇模块:
- 风扇模块通常位于机箱前部或中部。
- 将风扇模块对准插槽,平稳推入到底,直到锁扣固定。
- 关键: 所有风扇槽位必须插满模块或填充挡板(如果提供),否则会影响机箱风道和散热效率。
- 安装网络交换模块 (Fabric Module):
- 根据网络规划,将交换模块插入机箱背部上方的指定插槽(通常标有A, B, C等)。
- 对准插槽,平稳推入到底,直到锁扣固定。
- 注意: 不同插槽可能对应不同的内部网络平面(如Fabric A, Fabric B),用于实现网络冗余和负载均衡,安装顺序可能影响内部端口映射,请查阅手册。
- 安装管理模块 (Management Module):
- 管理模块通常位于机箱背部中间或特定位置,可能有主备两个插槽用于冗余。
- 将主管理模块插入指定插槽(通常是Slot 1或标记为Primary/Active的槽位),推入到底锁紧。
- 如果需要冗余,将备用管理模块插入另一个槽位。
- 初始管理模块配置 (关键步骤):
- 连接管理网络: 使用网线将管理模块上的专用管理端口(通常标记为MGMT, iLO, CMC, IMM等)连接到规划好的管理网络交换机端口。
- 串口连接 (可选但推荐): 使用串口线(通常是RJ45转DB9)连接管理模块的串口(Console)到笔记本电脑,使用终端软件(如PuTTY, SecureCRT)进行初始配置,这对于网络未通或IP未设时非常有用。
- 上电: 打开连接机箱PSU的PDU电源开关,机箱风扇会高速旋转进行自检,稍后转速会降低。
- 访问管理界面:
- 串口: 通过终端软件(波特率通常为115200, 8N1)连接,会看到启动信息,可能需要按提示进入配置界面。
- 网络: 管理模块通常有一个出厂默认IP地址(在手册中查找,如192.168.70.125/24),将笔记本电脑设置到同一网段,通过浏览器访问该IP地址(可能需要接受安全警告)。
- 基础配置: 登录管理界面(默认用户名/密码见手册,首次登录后必须修改!),进行以下关键设置:
- 设置机箱名称、位置信息。
- 配置管理模块的静态IP地址、子网掩码、网关、DNS服务器(强烈建议使用静态IP)。
- 设置强健的管理员账户密码。
- 配置日期、时间、时区(建议配置NTP服务器同步)。
- 检查机箱状态:确认所有已安装的PSU、风扇、管理模块状态正常(通常为绿色/OK)。
- 固件更新 (强烈推荐): 在安装刀片前,通过管理界面将机箱固件(管理模块、网络模块、风扇、PSU控制器等)升级到最新兼容版本,这能解决已知问题并提升稳定性,使用从官网下载的固件包。
刀片服务器安装步骤 (计算单元就位)
- 刀片准备:
- 在防静电工作台上操作,佩戴防静电腕带。
- 开箱检查刀片,核对型号。
- 根据规划安装组件:
- CPU: 如果购买的是准系统,需安装CPU(注意方向、防呆口)并涂抹适量导热硅脂(如预涂则无需),安装散热器(按手册要求顺序和力度拧紧螺丝)。
- 内存: 根据手册推荐的配置(通道、槽位顺序)安装内存条(注意缺口方向),用力均匀下压两端直到卡扣自动扣紧。
- 存储:
- 本地存储: 安装SATA/SAS SSD/HDD到刀片内部的驱动器托架(如有)。
- 夹层卡/Mezzanine卡: 如果刀片需要连接机箱内的网络交换模块(用于LAN或SAN),需要在刀片特定插槽上安装对应的夹层卡(如以太网卡、HBA卡)。务必确认夹层卡与机箱网络模块型号兼容! 安装时对准插槽,均匀用力按下并锁紧固定螺丝或卡扣。
- 其他扩展卡: 部分刀片支持安装额外的扩展卡(如GPU),按需安装。
- 重要: 所有未使用的内存槽、PCIe槽、驱动器槽建议安装填充挡板(如有提供),以保证散热风道。
- 安装刀片到机箱:
- 确定规划好的空槽位。
- 如果槽位有假面板(Blade Blank),将其取下并妥善保管。
- 释放滑轨/把手: 找到刀片两侧的安装滑轨或把手(通常需要向外拉或向下按解锁)。
- 对准导轨: 将刀片两侧的滑轨对准机箱插槽两侧的导轨。
- 平稳插入: 将刀片平稳地推入插槽,保持水平,用力均匀,直到刀片完全插入,滑轨/把手应能自动或手动(听到“咔哒”声)锁回原位,将刀片牢固固定。
- 观察状态: 刀片插入后,机箱风扇转速可能会短暂提高,通过机箱管理界面(或刀片前部的状态指示灯)查看刀片状态,刚插入时可能处于“待机”或“发现中”状态。
上电、配置与操作系统安装
- 刀片上电与发现:
- 在机箱管理界面中,找到新安装的刀片,可能需要手动为该刀片分配电源策略(如“开启电源”)或直接点击“上电”按钮。
- 管理模块会开始初始化刀片,读取其硬件信息(如型号、序列号、组件信息)。
- 刀片固件更新 (推荐):
通过机箱管理界面,检查并更新刀片自身的固件(BIOS, BMC/iDRAC/iLO固件、网卡固件、磁盘控制器固件等)到最新兼容版本,这通常在操作系统安装前完成。
- 配置刀片硬件:
- 通过机箱管理界面或刀片专用的管理控制器IP(如果已分配)访问刀片的BIOS/BMC设置界面。
- 进行必要的配置:
- 设置刀片主机名。
- 配置刀片管理控制器的IP地址(建议静态IP,或通过机箱管理模块统一分配/DHCP)。
- 设置日期时间(通常继承机箱NTP设置)。
- 配置硬件虚拟化支持(如Intel VT-x, AMD-V)。
- 配置启动顺序(如将虚拟光驱、物理光驱、USB、PXE、本地硬盘按需排序)。
- 配置RAID(如果使用本地存储并需要做RAID)。
- 检查并确认夹层卡(网卡、HBA卡)已被正确识别。
- 操作系统安装:
- 安装介质:
- 虚拟介质 (最常用): 利用机箱管理模块或刀片管理控制器的虚拟控制台(KVM over IP)功能,将ISO镜像文件作为虚拟光驱挂载到刀片上,这是最高效的方式。
- 物理光驱/USB: 通过机箱上的共享光驱/USB端口(如有)或直接连接刀片(如果刀片有暴露的端口,较少见)。
- 网络安装 (PXE): 配置刀片从网络启动,通过PXE服务器(如WDS, SCCM, Cobbler)部署操作系统。
- 安装过程: 通过虚拟控制台或物理显示器(连接机箱KVM端口)访问刀片的启动和安装界面,按照常规操作系统安装步骤进行(分区、选择组件、设置管理员密码等)。
- 安装驱动程序: 操作系统安装完成后,安装从制造商网站下载的、与操作系统版本严格匹配的最新驱动程序(尤其是网卡、HBA卡、芯片组驱动)。这是保证性能和稳定性的关键。
- 安装介质:
- 网络与存储配置:
- 在操作系统中配置网络接口(IP地址、网关、DNS),确保能与管理网络和业务网络通信。
- 如果连接了SAN存储,在操作系统中安装多路径软件(如厂商提供的MPIO),并配置识别到的LUN。
安装后验证与最佳实践
- 全面检查:
- 物理检查: 确认所有螺丝紧固,线缆连接牢固、整齐(使用扎带),标签清晰。
- 管理界面检查: 在机箱和刀片管理界面中,检查所有组件(PSU、风扇、模块、刀片、温度、电压)状态均为正常(绿色/OK),无告警或错误信息。
- 操作系统检查: 确认操作系统运行正常,所有硬件被正确识别,网络连通,存储可访问。
- 压力测试 (可选但推荐): 运行压力测试工具(如Prime95, Memtest86+, I/O Meter)一段时间,检查系统在高负载下的稳定性、温度和功耗。
- 文档记录:
详细记录机箱和刀片的物理位置、IP地址(管理、业务)、主机名、硬件配置(CPU、内存、磁盘型号容量)、固件版本、网络连接信息、存储配置等,建立完善的资产和配置管理文档。
- 备份配置:
- 备份机箱管理模块的配置(通常管理界面提供导出功能)。
- 备份刀片BIOS/BMC配置(如果支持导出)。
- 备份操作系统的关键配置。
- 监控集成:
将机箱和刀片的管理IP添加到现有的IT监控系统(如Zabbix, Nagios, PRTG)中,监控其运行状态、性能指标和告警。
- 最佳实践:
- 保持固件更新: 定期检查并更新机箱和刀片的固件。
- 利用管理工具: 熟练掌握机箱管理工具,用于日常监控、维护和故障排除。
- 规划冗余: 始终遵循N+1或2N冗余原则配置电源、风扇、管理模块、网络连接。
- 散热优先: 确保机箱前后无遮挡,冷热通道隔离良好,未使用的槽位务必安装假面板或刀片挡板。
- 安全第一: 严格遵守防静电规范,操作重物时注意安全,电源操作前再三确认。
重要安全警告:
- 静电防护 (ESD): 处理任何服务器组件时,必须佩戴合格的防静电腕带并连接到接地点,在防静电工作台上操作。
- 重量: 刀片机箱和满载刀片非常重,搬运和安装时务必多人协作,使用正确的姿势(腿部发力),或借助升降设备,确保机柜稳固。
- 电源安全: 在连接或断开任何电源线、安装/拆卸电源模块或任何热插拔组件前,务必确认:
- 对于非冗余/非热插拔部件:必须关闭设备电源并拔掉所有电源线。
- 对于设计为热插拔的部件(如PSU、风扇、模块、刀片):仍需极其谨慎。 虽然理论上支持带电操作,但建议在非关键时段进行
原创文章,发布者:酷番叔,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cloud.kd.cn/ask/100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