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Linux系统是一个涉及准备、配置和执行的过程,适合有一定电脑操作基础的用户,以下从准备工作到安装完成后的配置,分步骤详细说明如何给电脑安装Linux。
安装前的准备工作
确认电脑配置与兼容性
- CPU架构:主流Linux发行版支持x86_64(Intel/AMD)架构,ARM架构设备(如树莓派、部分笔记本)需选择对应版本(如Ubuntu ARM、Raspberry Pi OS)。
- 内存(RAM):建议至少4GB(桌面版),2GB可运行轻量级发行版(如Lubuntu),服务器版可更低。
- 硬盘空间:桌面版需20-50GB(根分区+用户数据),服务器版10-20GB即可。
- 硬件兼容性:检查显卡、网卡、蓝牙等硬件是否支持Linux(可搜索“硬件型号+Linux兼容性”确认,大部分主流硬件无问题)。
选择Linux发行版
根据需求选择适合的发行版,以下是常见类型及推荐:
发行版 | 特点 | 适用场景 |
---|---|---|
Ubuntu Desktop | 界面友好,软件丰富,社区支持强 | 新手入门、日常办公、开发 |
Deepin | 美观的自研桌面环境,符合国人使用习惯 | 国产替代、家庭使用 |
Fedora | 采用最新技术,更新快,稳定性较好 | 开发者、技术爱好者 |
CentOS Stream | RHEL社区版,稳定可靠,长期支持 | 服务器、企业环境 |
Lubuntu/Xubuntu | 轻量级桌面(LXQt/Xfce),资源占用低 | 旧电脑、低配置设备 |
建议新手选择Ubuntu或Deepin,下载ISO镜像文件(从官网获取,确保链接为https
开头,避免非官方渠道的安全风险)。
准备安装介质与备份数据
- U盘:容量≥8GB(建议USB 3.0,速度快),安装过程中U盘数据会被清空,需提前转移文件。
- 制作工具:
- Windows系统:推荐Rufus(轻量、开源,支持UEFI/Legacy启动),或balenaEtcher(跨平台,操作简单)。
- macOS/Linux系统:可用balenaEtcher或
dd
命令(终端执行,需谨慎操作)。
- 备份数据:安装Linux可能涉及硬盘分区操作,易导致数据丢失,需提前备份重要文件至移动硬盘、云盘或另一台电脑。
制作Linux安装U盘
以Windows系统使用Rufus为例,步骤如下:
- 插入U盘,打开Rufus,设备栏自动识别U盘。
- 点击“引导类型选择”,选择下载的Linux ISO镜像文件(如
ubuntu-22.04.3-desktop-amd64.iso
)。 - 分区类型:根据电脑启动模式选择(UEFI选GPT,Legacy选MBR,若不确定可先选GPT,现代电脑多为UEFI)。
- 文件系统:选FAT32(兼容UEFI+Legacy),簇大小默认。
- 点击“开始”,提示“ISOHybrid镜像检测到”时选择“以DD镜像模式写入”(此模式会清空U盘,确认无重要数据后继续)。
- 等待写入完成(约5-15分钟,取决于U盘速度),提示“准备就绪”后关闭Rufus。
安装前的BIOS/UEFI设置
安装Linux需从U盘启动,需先进入BIOS/UEFI设置启动顺序:
- 重启电脑,在开机画面(如品牌Logo)时反复按特定键进入BIOS/UEFI(不同品牌按键不同,常见如下表)。
品牌 | 进入BIOS按键 | 启动菜单按键 |
---|---|---|
联想 | F2/Fn+F2 | F12/Fn+F12 |
戴尔 | F2 | F12 |
惠普 | F10 | F9 |
华硕 | F2/Del | F8 |
宏碁 | F2/Del | F12 |
- 关闭安全启动(Secure Boot):在BIOS的“Boot”或“Security”选项中,找到“Secure Boot”并禁用(部分Linux发行版如Ubuntu支持Secure Boot,但关闭可避免兼容性问题)。
- 设置启动顺序:将U盘设为第一启动项(或在启动菜单中直接选择U盘启动),保存设置并退出(通常按F10,选“Yes”确认)。
Linux系统安装步骤
以Ubuntu 22.04 Desktop为例,安装过程如下:
-
启动安装程序:从U盘启动后,进入Ubuntu欢迎界面,选择语言(如“中文”),点击“安装Ubuntu”。
-
键盘布局:默认“Chinese”,无需修改,点击“继续”。
-
更新与其他软件:
- “正常安装”(包含常用软件如浏览器、办公套件)或“最小安装”(仅核心系统,适合高级用户)。
- 勾选“为图形或无线硬件,以及MP3等媒体格式安装第三方软件”(方便后续使用多媒体和驱动)。
点击“继续”。
-
安装类型(核心步骤,决定系统如何分区):
- 情景1:清空整个硬盘安装Linux(适合旧电脑或无需保留其他系统):选“清除整个磁盘并安装Ubuntu”,点击“现在安装”,确认分区表修改。
- 情景2:双系统(Windows+Linux):选“与其他操作系统共存”,自动分配未分区空间(需硬盘有未分配空间,若没有需先在Windows中“磁盘管理”压缩卷)。
- 情景3:手动分区(适合高级用户,灵活控制分区结构):选“其他选项”,手动创建分区(推荐分区方案见下表)。
分区挂载点 分区类型 大小建议 格式 用途 /boot/efi EFI系统分区 200-500MB FAT32 UEFI启动文件(必须,GPT分区需要) 主分区 20-50GB ext4 根目录,存放系统核心文件 swap 交换分区 内存≤8GB时=内存×2;>8GB时=8GB或不要 swap 虚拟内存,内存不足时使用 /home 逻辑分区 剩余空间 ext4 用户数据(文档、图片等),重装系统可保留 分区后,选择“安装启动引导器的设备”为硬盘(如
/dev/sda
),点击“现在安装”。 -
时区与用户信息:
- 时区:默认“上海”,无需修改(若位置不准可点击地图调整)。
- 用户信息:输入“计算机名”(如
ubuntu-pc
)、“用户名”(如user
)、“密码”(建议包含大小写字母+数字,强度较高),勾选“需要我的密码才能登录”(安全性更高),点击“继续”。
-
开始安装:等待系统复制文件、安装驱动(约10-30分钟,取决于电脑性能),完成后提示“安装完成,请重启”。
-
重启与进入系统:点击“现在重启”,拔掉U盘(避免再次进入安装界面),电脑启动后进入GRUB引导菜单(若双系统会显示Windows和Ubuntu选项),选择“Ubuntu”进入系统,输入密码登录。
安装后的基本配置
- 系统更新:首次进入系统后,打开“软件更新器”(或终端执行
sudo apt update && sudo apt upgrade
),安装最新安全补丁和软件更新。 - 安装驱动:
- 显卡驱动:NVIDIA/AMD显卡可打开“软件和更新”→“附加驱动”,选择 proprietary(闭源)驱动(性能更好,如NVIDIA推荐
nvidia-driver-535
),点击“应用更改”。 - 无线网卡/蓝牙驱动:若无法识别,可尝试
sudo apt install bcmwl-kernel-source
(博通网卡)或搜索对应型号的Linux驱动。
- 显卡驱动:NVIDIA/AMD显卡可打开“软件和更新”→“附加驱动”,选择 proprietary(闭源)驱动(性能更好,如NVIDIA推荐
- 安装常用软件:
- 浏览器:Firefox(预装),Chrome可从官网下载
.deb
包安装。 - 办公软件:LibreOffice(预装),或WPS Linux版(从官网下载)。
- 输入法:预装IBus框架,可安装
fcitx5
(如sudo apt install fcitx5 fcitx5-chinese-addons
),配置后支持拼音、五笔等。
- 浏览器:Firefox(预装),Chrome可从官网下载
- 检查硬件兼容性:测试声音(播放音频)、网络(连接Wi-Fi/有线)、蓝牙(配对设备)是否正常,若有问题可通过社区(如Ubuntu Forums、Ask Ubuntu)搜索解决方案。
相关问答FAQs
问题1:安装Linux后无法启动Windows,如何修复?
解答:双系统场景下,若GRUB引导菜单未显示Windows选项,通常是Windows的EFI分区未被识别,可进入Linux系统,打开终端执行以下命令:
- 安装
os-prober
(自动检测其他系统):sudo apt install os-prober
。 - 更新GRUB引导菜单:
sudo update-grub
,此时终端应显示“Found Windows Boot Manager on /dev/sdaX”(X为EFI分区编号)。 - 重启电脑,GRUB菜单会出现Windows选项,若仍无效,可使用Boot-Repair工具(
sudo apt install boot-repair
,运行boot-repair
,选择“推荐修复”)。
问题2:Linux系统运行卡顿,如何优化?
解答:卡顿可能由资源占用过高、驱动问题或系统配置不当导致,可尝试以下方法:
- 检查资源占用:打开“系统监视器”(或终端执行
top
),查看CPU、内存占用进程,结束不必要的程序(如后台更新、大型软件)。 - 更换轻量级桌面环境:若使用GNOME(Ubuntu默认)且配置较低,可安装Xfce(
sudo apt install xubuntu-desktop
)或LXQt(sudo apt install lubuntu-desktop
),登录时选择对应桌面环境。 - 优化启动项:打开“启动应用程序”,禁用非必要的自启软件(如云存储、聊天工具)。
- 调整swap分区:若内存较小(≤4GB),可增加swap分区(或创建swap文件:
sudo fallocate -l 4G /swapfile
,sudo chmod 600 /swapfile
,sudo mkswap /swapfile
,sudo swapon /swapfile
,并修改/etc/fstab
使其永久生效)。 - 升级硬件:若为机械硬盘,可更换SSD(显著提升速度);增加内存条(成本较低,效果明显)。
原创文章,发布者:酷番叔,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cloud.kd.cn/ask/140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