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莓派作为一款小型单板计算机,广泛应用于嵌入式开发、智能家居、教育实验等领域,在树莓派的使用中,命令模式(即命令行界面,CLI)是高效管理和操作系统的核心方式,尤其适合远程运维、自动化脚本执行以及资源受限的场景,本文将详细介绍树莓派进入命令模式的多种方法,涵盖初始设置、远程连接、配置修改及应急处理等场景,帮助用户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进入方式。
进入命令模式的准备工作
在开始操作前,需确保硬件和软件准备就绪:
- 硬件设备:树莓派(任意型号,如3B+、4B、5等)、Micro-USB/USB-C电源线、SD卡(至少16GB,Class 10及以上)、显示器(HDMI或Type-C接口)、键盘鼠标(若使用图形界面),或网线(用于远程连接)。
- 软件工具:Raspberry Pi Imager(官方系统烧录工具)、SSH客户端(Windows系统用PuTTY,macOS/Linux用终端串口工具如minicom、screen)。
- 系统镜像:从官网下载Raspberry Pi OS(推荐“Lite”版本,默认无图形界面,直接进入命令行;或“with Desktop”版本,可切换至命令行)。
通过显示器和键盘直接进入命令行
这是最基础的方式,适合初次配置树莓派或无远程环境的情况,根据系统版本不同,操作分为两类:
使用Raspberry Pi OS Lite版本(默认命令行)
Lite版本不包含图形界面,开机后直接进入命令行,步骤如下:
- 烧录系统:将SD卡插入读卡器,连接电脑,打开Raspberry Pi Imager,选择“设备”为对应的树莓派型号,“系统”选择“Raspberry Pi OS (other)”→“Raspberry Pi OS Lite(32位)”,选择SD卡后点击“烧录”。
- 首次启动配置:烧录完成后,将SD卡插入树莓派,连接显示器和键盘,接通电源,首次启动会自动进入命令行界面,提示用户名和密码(默认用户名
pi
,密码raspberry
),登录后,建议通过sudo raspi-config
命令修改密码、配置Wi-Fi(若需无线连接)等。
使用Raspberry Pi OS with Desktop版本(切换至命令行)
若安装的是带图形界面的版本,可通过以下方式切换至命令行:
- 方法1:使用终端进入命令行:在图形界面中,点击顶部菜单栏的“终端”图标(黑色框图标),直接打开命令行窗口,无需重启系统。
- 方法2:禁用图形界面自动启动:
- 打开终端,输入
sudo raspi-config
进入配置界面; - 选择“3 Interface Options”→“S5 Boot / Auto Boot”;
- 选择“Console Text”或“Desktop Autologin”(后者登录后可通过终端操作,前者纯命令行);
- 重启树莓派(
sudo reboot
),系统将直接进入命令行界面。
- 打开终端,输入
优点:操作直观,适合新手熟悉系统;缺点:需依赖显示器和键盘,远程场景不便使用。
通过SSH远程进入命令模式
SSH(Secure Shell)是一种加密的网络协议,允许用户通过局域网或互联网远程访问树莓派的命令行,无需连接显示器,是树莓派远程管理的首选方式。
启用SSH服务
- 新系统自动启用:Raspberry Pi OS(2020年后版本)默认在首次启动时自动启用SSH,但需确保树莓派连接网络(有线或无线)。
- 手动启用SSH:若SSH未启用,可将SD卡插入电脑,在boot分区创建一个名为
ssh
的空文件(无后缀名),重启树莓派后SSH服务即自动开启。
获取树莓派IP地址
- 有线连接:树莓派通过网线连接路由器后,登录路由器管理界面(通常为192.168.1.1或192.168.0.1),在“设备列表”中查找树莓派的IP地址(默认主机名
raspberrypi.local
)。 - 无线连接:若通过Wi-Fi连接,可在图形界面右上角点击网络图标查看IP;或登录命令行,输入
hostname -I
直接获取。
使用SSH客户端连接
- Windows系统(PuTTY):
- 下载并安装PuTTY,打开后输入树莓派的IP地址,端口默认为22;
- 选择“SSH”协议,点击“Open”,首次连接会弹出“安全警告”,点击“是”;
- 输入用户名
pi
和密码raspberry
,登录成功后进入命令行。
- macOS/Linux系统(终端):
打开终端,输入ssh pi@树莓派IP地址
(如ssh pi@192.168.1.100
),按回车后输入密码即可登录。
优点:无需本地外设,支持远程操作;缺点:需树莓派与客户端在同一网络下(或通过端口转发实现公网访问)。
修改配置文件强制进入命令行
若希望树莓派每次启动都直接进入命令行(无需图形界面),可通过修改系统配置文件实现:
修改/boot/config.txt
文件
登录命令行后,输入以下命令编辑配置文件:
sudo nano /boot/config.txt
在文件末尾添加以下内容(禁用图形界面启动):
disable_gui=1
保存文件(Ctrl+O,回车,Ctrl+X),然后重启树莓派(sudo reboot
),系统将直接进入命令行。
修改/etc/systemd/system/default.target
文件
通过切换systemd启动目标实现:
sudo systemctl set-default multi-user.target # 设置为命令行目标 sudo reboot
若需恢复图形界面,执行:
sudo systemctl set-default graphical.target # 设置为图形目标 sudo reboot
优点:永久生效,适合长期命令行使用;缺点:修改错误可能导致无法启动,需谨慎操作。
应急情况下的命令行进入
若图形界面无法启动(如黑屏、卡顿)或忘记密码,可通过以下方式进入命令行:
串口连接
- 硬件准备:USB转TTL串口模块(如CH340、FT232),杜邦线(交叉连接:模块RXD→树莓派TXD,TXD→RXD,GND→GND,5V→5V)。
- 软件配置:
- 在电脑上安装串口驱动(如Windows的CH340驱动,macOS/Linux通常无需驱动);
- 使用PuTTY(选择“Serial”模式,端口为COMx,波特率115200)或minicom(
minicom -b 115200 -o -D /dev/ttyUSB0
)连接; - 启动树莓派,串口终端会显示启动日志,登录后即可操作。
救援模式(Rescue Mode)
若系统无法正常启动,可通过SD卡修改配置进入救援模式:
- 将SD卡插入电脑,在boot分区创建
recovery.txt
为enable_uart=1
; - 重启树莓派,进入救援模式后,通过串口或USB键盘登录,修复系统文件(如恢复
/boot/config.txt
备份)。
优点:解决极端情况下的系统问题;缺点:需额外硬件或操作SD卡,适合有一定经验的用户。
不同进入方式对比
为方便用户选择,以下为上述方法的对比总结:
进入方式 | 适用场景 | 优点 | 缺点 |
---|---|---|---|
显示器+键盘直接进入 | 初次配置、无网络环境 | 操作直观,无需网络 | 需依赖本地外设 |
SSH远程连接 | 远程管理、服务器部署 | 无需本地外设,支持公网访问 | 需网络连接,首次需启用SSH |
修改配置文件强制进入 | 长期命令行使用、资源优化 | 永久生效,无需每次手动切换 | 修改错误可能导致无法启动 |
串口/救援模式应急进入 | 系统故障、图形界面崩溃 | 解决极端问题,无需正常启动 | 需额外硬件或操作SD卡 |
注意事项
- 密码安全:默认密码
raspberry
存在安全风险,首次登录后务必通过passwd
命令修改。 - 网络配置:若通过SSH远程连接,建议为树莓派设置静态IP(通过
raspi-config
→“3 Interface Options”→“D4 Wi-Fi”配置),避免IP变化导致连接失败。 - 文件备份:修改配置文件前,建议备份原文件(如
sudo cp /boot/config.txt /boot/config.txt.bak
),防止误操作导致系统无法启动。
相关问答FAQs
Q1:进入命令模式后,如何切换回图形界面?
A:若之前通过raspi-config
禁用了图形界面,可通过以下方式恢复:
- 输入
sudo raspi-config
进入配置界面; - 选择“3 Interface Options”→“S5 Boot / Auto Boot”,选择“Desktop”;
- 重启树莓派(
sudo reboot
)即可进入图形界面。
若通过systemctl
修改了启动目标,执行sudo systemctl set-default graphical.target
后重启即可。
Q2:SSH连接失败,提示“Connection timed out”怎么办?
A:通常由以下原因导致,逐一排查:
- 树莓派未启用SSH:检查SD卡boot分区是否有
ssh
空文件,或登录命令行执行sudo systemctl status ssh
确认服务状态; - 网络问题:确保树莓派与客户端在同一局域网(或正确配置端口转发),通过
ping 树莓派IP
测试网络连通性; - 防火墙拦截:在树莓派上执行
sudo ufw disable
临时关闭防火墙,或开放SSH端口(sudo ufw allow 22
)。
原创文章,发布者:酷番叔,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cloud.kd.cn/ask/142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