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镜像安装是许多用户接触开源系统的第一步,虽然不同发行版(如Ubuntu、CentOS、Debian等)在界面和细节上略有差异,但核心流程基本一致,本文将从准备工作、安装步骤、后续配置三个维度,详细拆解Linux镜像的安装过程,帮助用户顺利完成系统部署。
安装前的准备工作
准备工作是确保安装过程顺利的关键,需重点确认硬件环境、镜像文件及启动盘制作。
硬件环境检查
首先明确目标设备的硬件配置,确保满足Linux系统的基本要求:
- CPU:近10年的主流处理器(Intel i3及以上、AMD Ryzen 3及以上)均可支持,ARM架构(如树莓派)需选择对应ARM架构的镜像。
- 内存:至少2GB(推荐4GB以上),图形界面环境建议8GB以上,避免卡顿。
- 硬盘:至少20GB可用空间(推荐50GB以上),若需安装多个系统,建议预留分区空间。
- 显卡:集成显卡(如Intel核显)通常即插即用;独立显卡(NVIDIA/AMD)建议提前记录型号,以便后续安装闭源驱动。
下载Linux镜像
从官方渠道获取对应版本的ISO镜像文件,避免第三方修改的版本,常见发行版官网如下:
- Ubuntu:https://ubuntu.com/download/desktop(提供LTS长期支持版,推荐普通用户选择)
- CentOS Stream:https://www.centos.org/download/(企业级应用常用)
- Debian:https://www.debian.org/distrib/(稳定性强,适合服务器)
下载时注意选择与目标设备架构匹配的版本(x86_64为64位主流,ARM用于ARM设备)。
制作启动盘
启动盘是安装系统的“钥匙”,需通过工具将ISO镜像写入U盘(容量建议8GB以上),以下是常用工具及操作:
工具名称 | 支持系统 | 特点 | 操作步骤(以Windows为例) |
---|---|---|---|
Rufus | Windows | 界面简洁,支持UEFI/BIOS | 插入U盘→选择ISO文件→分区方案选择GPT(UEFI)或MBR(BIOS)→点击开始 |
Ventoy | Windows/Linux/macOS | 支持多ISO镜像,无需重复制作 | 下载Ventoy并安装到U盘→将ISO文件直接拖入U盘分区即可 |
balenaEtcher | Windows/Linux/macOS | 跨平台,操作简单 | 选择镜像→选择U盘→点击Flash! |
dd命令(Linux) | Linux | 原生命令,无需第三方工具 | 终端输入sudo dd if=/path/to/iso of=/dev/sdx bs=4M status=progress (/dev/sdx 为U盘设备名,需谨慎确认) |
Linux镜像安装详细步骤
准备工作完成后,即可进入安装环节,以Ubuntu 22.04 LTS为例(其他发行版类似),具体步骤如下:
BIOS/UEFI设置启动项
将制作好的启动盘插入目标设备,开机时按特定键进入BIOS/UEFI界面(常见按键:F2、F10、Del、Esc),在“Boot”或“启动”选项中,将启动顺序设置为第一项为“USB-HDD”或“UEFI: USB名称”,保存并退出,部分设备需关闭“Secure Boot”(安全启动),避免与Linux启动文件冲突。
启动进入安装环境
从U盘启动后,会进入Ubuntu安装界面,选择“Install Ubuntu”开始安装,若出现界面卡顿或花屏,可尝试在启动时按“E”键,在linux
参数末尾添加nomodeset
,回车后继续(临时禁用驱动,解决兼容性问题)。
语言、键盘及网络配置
- 语言:选择“中文(简体)”,安装过程及系统界面将显示中文。
- 键盘布局:默认“Chinese”,可根据习惯调整(如添加“美国英语”)。
- 网络连接:连接有线或WiFi网络,安装过程中需下载更新文件(建议连接,确保系统为最新版本)。
磁盘分区(核心步骤)
磁盘分区是安装中最关键的一环,直接影响系统稳定性和数据管理,提供两种方案:
自动分区(新手推荐)
选择“清除整个磁盘并安装Linux”,系统会自动划分分区表(GPT)并创建以下分区:
/boot/efi
:EFI系统分区(约500MB-1GB,FAT32格式,用于UEFI启动)swap
:交换分区(大小为内存的1-2倍,用于休眠及内存扩展)- 根分区(剩余空间,ext4格式,存放系统文件)
/home
:家目录(若磁盘空间大,可单独划分,用于存放用户数据,重装系统时保留)
手动分区(高级用户)
选择“手动编辑分区表”,根据需求自定义分区(需提前了解Linux目录结构):
分区挂载点 | 文件系统 | 大小建议 | 用途说明 |
---|---|---|---|
/boot/efi | FAT32 | 512MB-1GB | UEFI启动分区,必须FAT32格式 |
/swap | swap | 内存1-2倍 | 交换分区,若内存≥16GB可设为8GB |
ext4 | 剩余空间的50%-70% | 根分区,存放系统核心文件 | |
/home | ext4 | 剩余空间 | 用户数据分区,独立划分更安全 |
注意事项:
- GPT分区表需配合UEFI启动,MBR分区表支持传统BIOS(最大支持2TB硬盘);
- 不要删除其他系统分区(如Windows的C盘),避免数据丢失;
- 确认分区挂载点正确后,点击“现在安装”,在弹出窗口中确认分区设置。
用户配置与安装
分区完成后,设置时区(默认“上海”)、创建用户账户(需输入用户名、密码,建议设置强密码),并选择“需要时输入密码”自动登录(安全性较低,适合个人设备),最后点击“现在安装”,等待文件复制和配置完成(约10-30分钟,取决于硬件性能)。
完成安装并重启
安装完成后,根据提示重启电脑,拔出U盘,首次进入系统会进行初始化设置(如隐私选项、在线账户等),可根据需求选择跳过或配置。
安装后的基础配置
系统成功启动后,需进行基础配置以提升使用体验:
更新系统
打开终端(快捷键Ctrl+Alt+T
),执行以下命令更新软件包列表和已安装软件:
sudo apt update && sudo apt upgrade -y # Ubuntu/Debian sudo yum update -y # CentOS/RHEL
安装驱动
- 显卡驱动:若使用NVIDIA/AMD独立显卡,可通过“附加驱动”工具(Ubuntu)或
akmod
(CentOS)安装闭源驱动,提升性能。 - 打印机/外设驱动:大多数设备即插即用,若无法识别,可安装
cups
(打印机服务)或通过厂商官网驱动。
配置网络
- 有线网络通常自动连接;WiFi需通过右上角网络图标选择并输入密码。
- 静态IP配置:编辑
/etc/netplan/01-network-manager-all.yaml
(Ubuntu),添加如下内容:network: version: 2 ethernets: enp3s0: # 网卡名称,可通过`ip a`查看 dhcp4: no addresses: [192.168.1.100/24] # IP地址及子网掩码 gateway4: 192.168.1.1 # 网关 nameservers: addresses: [8.8.8.8, 114.114.114.114] # DNS
执行
sudo netplan apply
使配置生效。
安装常用软件
通过包管理器安装工具软件,
sudo apt install vim git curl -y # Ubuntu/Debian sudo yum install vim git curl -y # CentOS/RHEL
注意事项
- 数据备份:安装前务必备份重要数据,避免分区误操作导致丢失。
- 启动模式兼容:UEFI+GPT是当前主流组合,若设备较旧(BIOS+MBR),需在制作启动盘和分区时选择对应模式。
- 多系统安装:若需保留Windows等系统,应先安装旧版本系统(Windows先装,Linux后装),并确保Linux分区位于Windows之后,避免引导问题。
- 错误排查:若安装过程中报错(如“无法安装grub”),可尝试重新进入U盘启动环境,使用
boot-repair
工具修复引导。
相关问答FAQs
Q1:安装Linux时提示“无法分配此分区”,如何解决?
A:通常是由于分区表类型(GPT/MBR)与启动模式不匹配,或分区已被其他系统占用,建议检查BIOS中的启动模式(UEFI或Legacy),确保分区表与之对应;若仍有问题,可使用GParted
工具(U盘启动后运行)清空磁盘分区表,重新分区后再安装。
Q2:Linux安装后无法连接WiFi,显示“无线网卡被禁用”,如何处理?
A:首先确认是否安装了驱动,执行lspci | grep -i network
查看无线网卡型号,若为Intel网卡,可安装firmware-iwlwifi
;若为Realtek网卡,安装realtek-rtl88xxau-dkms
,驱动安装后,执行sudo rfkill unblock all
解除禁用,再通过网络图标重新连接WiFi,若仍无法解决,可能是硬件兼容性问题,可尝试更换Linux内核版本(如HWE内核,Ubuntu支持)。
原创文章,发布者:酷番叔,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cloud.kd.cn/ask/200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