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服务器作为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旗下的核心产品线,深耕服务器领域多年,已形成覆盖通用计算、高密度部署、人工智能、边缘计算等多场景的完整解决方案,是国产化替代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力量,依托自主可控的技术路线与全栈服务能力,长城服务器不仅在政务、金融、电信等关键行业实现规模化应用,更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展现出强劲竞争力,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产品系列与技术架构:覆盖全场景需求
长城服务器构建了多元化的产品矩阵,针对不同行业与应用场景定制化研发,核心系列包括通用服务器、高密度服务器、AI服务器及边缘服务器,满足从传统IT架构到新兴算力需求的全方位覆盖。
通用服务器以“稳定可靠、扩展灵活”为核心,搭载鲲鹏、飞腾、海光等国产处理器,支持多路CPU扩展,最大可配置32颗核心,提供高达4TB DDR4内存通道与24个2.5英寸硬盘位,适配政府、企业核心业务系统部署,长城世恒SR系列支持双路至强/霄汉处理器,通过PCIe 4.0技术实现I/O性能翻倍,满足数据库、虚拟化等场景对高并发与低延迟的需求。
高密度服务器聚焦数据中心能效优化,采用“节点化”设计,单机箱可容纳4-8个计算节点,功耗密度较传统服务器降低30%,支持液冷散热技术,助力大型数据中心实现PUE值低于1.2的绿色节能目标,如长城擎天DF系列,通过共享电源与散热模块,在1U空间内集成4个独立节点,支持NVMe SSD全闪存配置,适用于云计算平台与分布式存储系统。
AI服务器针对大模型训练与推理场景定制,融合异构计算架构,支持8颗以上GPU加速卡(如NVIDIA A100/H800)与国产AI芯片,提供600Gbps以上互联带宽,搭配高速NVMe存储池,实现训练效率提升50%,长城AI服务器G系列搭载自研液冷散热系统,单机算力可达2000 TFLOPS,已支撑智慧城市、自动驾驶等领域的AI模型开发与部署。
边缘服务器面向工业互联网、智慧交通等低延时场景,采用紧凑型设计,支持-40℃~70℃宽温运行,集成5G通信模块与边缘计算单元,可在靠近数据源端完成实时数据处理,如长城边缘服务器EM系列,具备多协议接口兼容能力,满足工厂产线、变电站等复杂环境下的边缘智能分析需求。
下表为长城服务器主要系列参数对比:
产品系列 | 适用场景 | 处理器类型 | 最大内存 | 存储支持 | 典型应用 |
---|---|---|---|---|---|
通用服务器(SR系列) | 政务/企业核心业务 | 鲲鹏920/海光8280 | 4TB DDR4 | 24×2.5英寸SAS/SATA/NVMe | 数据库、虚拟化 |
高密度服务器(DF系列) | 数据中心云计算 | AMD EPYC 9004系列 | 8TB DDR5 | 32×NVMe SSD(U.2/E.1.S) | 分布式存储、容器平台 |
AI服务器(G系列) | 大模型训练/推理 | 鲲鹏920+4×NVIDIA A100 | 16TB DDR5 | 8×U.2 NVMe+分布式存储 | 智慧城市、医疗影像分析 |
边缘服务器(EM系列) | 工业互联网/智慧交通 | 飞腾FT-2000+/低功耗国产CPU | 512GB DDR4 | 4×2.5英寸SSD+扩展槽 | 产线质检、交通信号控制 |
技术优势:自主可控与性能创新并重
长城服务器的核心竞争力在于“自主可控+技术创新”的双轮驱动,在核心技术层面,深度参与国产处理器与芯片生态建设,与华为鲲鹏、飞腾、海光等芯片厂商建立联合实验室,完成从硬件兼容到软件优化的全栈适配,确保供应链安全,依托中国电子“PKS”体系(飞腾CPU+麒麟OS+鲲鹏生态),构建起从芯片到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的完整国产化链条,满足信创工程对安全可靠的要求。
性能创新方面,长城服务器持续突破算力瓶颈:在散热领域,率先推出“冷板式+浸没式”液冷技术,使单机柜算力密度提升至200kW,较风冷方案节能40%;在存储技术上,基于NVMe over Fabrics协议实现分布式存储时延低至0.1ms,支持千万级IOPS;在网络层面,自主研发智能网卡芯片,卸载CPU负载,提升数据包处理效率达3倍,通过AI运维平台,实现服务器故障预测准确率超95%,远程诊断响应时间缩短至15分钟内,大幅降低运维成本。
行业应用:赋能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
长城服务器已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关键领域,成为数字化转型的“算力底座”,在政务领域,支撑全国30余个省级政务云平台建设,服务“一网通办”“数字政府”等项目,保障政务数据安全与高效处理;在金融行业,部署于国有银行核心交易系统,通过等保三级认证与金融级加密技术,确保每秒万笔交易的稳定运行;在电信领域,参与5G核心网建设,提供边缘计算节点支撑低延时业务,助力运营商网络升级;在能源行业,为智能电网提供实时数据分析能力,实现电力调度秒级响应,年节约能耗超10亿度。
在智能制造、医疗健康、教育科研等领域,长城服务器同样表现突出:为汽车厂商提供数字孪生平台算力,缩短新车研发周期30%;辅助医院构建影像AI诊断系统,病灶识别准确率达98%;支撑国家超算中心科研项目,助力新材料研发与气候模拟等前沿探索。
市场表现与未来布局
近年来,长城服务器凭借国产化优势与技术实力,市场份额持续攀升,2023年在中国国产服务器市场排名前五,政务与金融行业占有率稳居第一,积极拓展海外市场,产品已出口东南亚、中东等地区,参与“一带一路”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面向未来,长城服务器将聚焦“算力网络”与“绿色低碳”两大方向:研发支持存算一体、光互连技术的下一代服务器,推动算力资源的高效调度与灵活供给;深化液冷技术推广,目标2025年液冷产品占比超50%,助力数据中心实现“双碳”目标,加强与互联网企业、科研机构的合作,共建AI算力中心,为人工智能大模型训练提供普惠算力支持。
相关问答FAQs
Q1:长城服务器相比国际品牌(如戴尔、惠普)的核心优势是什么?
A1:长城服务器的核心优势在于“自主可控+本土化服务”,在国产化政策背景下,长城服务器搭载鲲鹏、飞腾等国产处理器,深度适配麒麟OS、达梦数据库等国产软件,完全满足信创工程对安全可控的要求,避免“卡脖子”风险;提供7×24小时本地化技术支持,响应速度与问题解决效率优于国际品牌;针对国内行业特性定制优化,如政务场景的国产化适配、金融场景的高安全加密等,更能贴合本土用户需求。
Q2:企业在选择长城服务器时,应重点考虑哪些因素?
A2:企业选择长城服务器需结合业务需求、技术路线与长期规划三方面:一是明确应用场景,如核心业务系统需优先考虑通用服务器的稳定性与扩展性,AI训练场景则需关注AI服务器的算力密度与互联带宽;二是确认国产化要求,若需满足信创标准,需选择基于PKS架构的机型,并核查与现有国产软件的兼容性;三是评估扩展性与能效比,考虑未来3-5年的业务增长需求,优先支持PCIe 5.0、液冷等技术的产品,同时关注服务器的功耗设计与能效认证,降低长期运维成本。
原创文章,发布者:酷番叔,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cloud.kd.cn/ask/221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