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化时代,服务器作为企业数据存储、业务运行的核心载体,其操作系统选择直接影响稳定性、安全性与运维效率,Linux凭借开源免费、高稳定性、强安全性及丰富的生态支持,成为服务器部署的首选操作系统,本文将详细阐述服务器安装Linux的完整流程、关键注意事项及后续优化方向,助力用户高效完成系统部署。
安装前准备:明确需求与环境
服务器安装Linux前,需从硬件、软件及业务需求三方面做好规划,确保部署过程顺利。
硬件兼容性检查
服务器的硬件配置(CPU、内存、存储、网卡等)需与Linux发行版兼容,x86_64架构是目前主流支持,ARM架构则需选择对应优化的发行版;存储方面,SATA、SAS、NVMe硬盘均被主流Linux系统支持,但需提前确认控制器驱动是否内置,可通过硬件厂商提供的兼容性列表,或使用Linux Live USB启动后运行lspci
、lsblk
等命令检测硬件识别情况。
Linux发行版选择
不同Linux发行版适用于不同场景,需结合业务需求选择:
- 企业级稳定版:如CentOS Stream(RHEL上游社区版)、Rocky Linux、AlmaLinux,适合对稳定性要求高的生产环境,提供长期支持(LTS)版本,软件包更新周期长。
- 开发与云原生:如Ubuntu Server LTS(如22.04),软件包丰富,社区活跃,对Docker、Kubernetes等容器技术支持完善,适合开发测试与云环境部署。
- 轻量级与安全:如Debian,以稳定性和安全性著称,软件包经过严格测试,适合资源有限或对安全要求极高的场景。
下表对比主流发行版特点:
| 发行版 | 基础架构 | LTS支持周期 | 软件源生态 | 适用场景 |
|—————-|————|————–|————|————————|
| CentOS Stream | RHEL上游 | 10年 | 丰富 | 企业级生产、传统应用 |
| Ubuntu Server | Debian | 5年 | 极丰富 | 开发测试、云原生、Web |
| Rocky Linux | RHEL下游 | 10年 | 丰富 | 企业级替代CentOS |
| Debian | 独立 | 5年 | 丰富 | 稳定安全、基础服务 |
镜像与启动介质准备
从官网下载对应版本的ISO镜像(如Ubuntu Server 22.04 LTS),使用Rufi、Ventoy等工具将镜像写入U盘制作启动盘,或通过服务器iLO/iDRAC远程控制台挂载ISO镜像直接启动。
安装流程:分步骤实施
以Ubuntu Server 22.04 LTS为例,详解安装步骤(其他发行版流程类似,界面略有差异)。
启动与语言选择
将服务器设置为从U盘或ISO启动,进入安装界面后选择语言(如“Chinese”)、键盘布局(“Chinese”)。
网络配置(可选)
若安装过程中需下载更新包,可配置网络:选择“配置网络”,通过DHCP自动获取IP或手动配置静态IP(需提前规划服务器IP、网关、DNS)。
磁盘分区:关键环节
磁盘分区是安装的核心,需根据业务需求规划分区方案,推荐标准分区结构:
- /boot(引导分区):1GB,存储内核、引导程序,建议使用ext4文件系统,开启“启动标志”。
- /(根分区):20-50GB(根据业务需求调整),存储系统文件,ext4或xfs文件系统(xfs支持大文件和高性能)。
- swap(交换分区):内存≤8GB时设置为2倍内存,8GB<内存≤64GB时设置为与内存等大,>64GB时可适当减小(如32GB),避免性能损耗。
- /home(用户数据分区):剩余空间,存储用户数据,独立分区可防止系统崩溃导致数据丢失。
若使用LVM(逻辑卷管理),可动态调整分区大小,适合业务扩展需求,分区完成后,选择“格式化分区”并写入更改。
安装基础软件包
选择“最小化安装”(服务器无需图形界面),勾选“OpenSSH服务器”(支持远程登录),根据需要安装其他软件包(如LAMP、LNMP环境)。
用户与配置
设置主机名(如server01
)、创建普通用户(避免直接使用root),设置时区(如“Asia/Shanghai”),配置磁盘自动挂载。
完成安装
等待安装完成后,重启服务器,拔出启动介质,进入系统登录界面。
安装后配置:安全与优化
系统安装完成后,需进行基础配置以提升安全性与运维效率。
系统更新
执行sudo apt update && sudo apt upgrade -y
(Ubuntu)或sudo yum update -y
(CentOS),安装所有安全补丁与软件包更新。
安全加固
- 禁用root远程登录:编辑
/etc/ssh/sshd_config
,将PermitRootLogin
设为no
,重启SSH服务(sudo systemctl restart sshd
)。 - 配置防火墙:启用UFW(Ubuntu)或firewalld(CentOS),仅开放必要端口(如22、80、443),
sudo ufw allow ssh && sudo ufw enable
。 - SSH密钥登录:生成SSH密钥对(
ssh-keygen
),将公钥复制到服务器~/.ssh/authorized_keys
,禁用密码登录(PasswordAuthentication no
)。
性能优化
- 调整内核参数:编辑
/etc/sysctl.conf
,优化文件句柄(fs.file-max=65535
)、网络栈(net.ipv4.tcp_syncookies=1
),执行sysctl -p
生效。 - 资源限制:通过
/etc/security/limits.conf
限制用户进程数与文件打开数,防止单个用户资源耗尽。
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
-
问题1:安装过程中找不到硬盘
原因:服务器使用RAID卡或特殊存储控制器,Linux未加载对应驱动。
解决:提前下载驱动镜像(如厂商提供的img
文件),在安装界面选择“加载驱动程序”后添加。 -
问题2:重启后无法进入系统
原因:分区表错误或引导文件损坏。
解决:通过Live USB启动,进入终端执行sudo grub-install /dev/sda
(sda为系统盘)重新安装引导程序,或检查/etc/fstab
中挂载点是否正确。
FAQs
Q1:服务器装Linux和Windows Server有什么区别?
A:Linux是开源系统,免费且无许可限制,资源占用低、稳定性高,适合Web服务器、云计算等场景;Windows Server需付费授权,图形界面友好,AD域、.NET Framework等生态完善,适合企业内部办公系统与Windows应用环境,Linux在安全性、定制化与成本上更具优势,Windows Server则在易用性与Windows生态兼容性上更突出。
Q2:Linux服务器如何进行日常维护?
A:日常维护包括:① 定期更新系统与软件包(apt update/upgrade
或yum update
);② 监控系统资源(使用top
、htop
、nmon
查看CPU、内存、磁盘IO);③ 日志管理(通过journalctl
查看系统日志,logrotate
配置日志轮转);④ 备份数据(使用rsync
、tar
或第三方工具定期备份关键数据);⑤ 安全检查(定期扫描漏洞、更新防火墙规则、监控异常登录)。
原创文章,发布者:酷番叔,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cloud.kd.cn/ask/244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