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系统获取网速的方式多样,既可通过命令行工具实现实时监控,也能借助图形界面直观展示,其核心均依赖于内核提供的网络统计机制,这些方法通过读取内核数据、捕获网络包或分析进程流量,满足不同场景下的网速监控需求。
命令行工具:实时与精准的流量统计
命令行工具是Linux网速监控的主流方式,功能覆盖接口流量、进程带宽、历史数据等多维度。
- iftop:通过分析网络接口的实时数据包,以列表形式展示各IP的上下行速度,支持按带宽排序、显示流量占比,其原理基于/proc/net/dev接口文件,或通过pcap库捕获原始数据包计算流量,适合排查单个IP的异常带宽占用。
- nethogs:按进程统计带宽,能直观显示哪个进程(如浏览器、下载工具)正在占用网络资源,它通过读取/proc/net/tcp、/proc/net/udp等文件,将网络连接与进程PID关联,再结合流量数据计算进程级带宽,适合定位恶意程序或异常进程。
- vnstat:以守护进程形式运行,长期记录网络接口的流量数据(按小时、天、月统计),并存储于SQLite数据库中,可通过命令查询历史流量峰值、平均带宽,适合分析长期网络使用趋势,依赖内核的/proc/net/dev数据源。
- speedtest-cli:通过调用Speedtest.net的API,测试本机到全球服务器的上下行速度、延迟和抖动,适合快速评估外网带宽质量,无需依赖本地内核统计,直接与服务端交互。
- bmon:实时显示网络流量的柱状图和曲线图,支持多接口监控,通过netlink接口从内核获取实时数据,适合需要可视化流量波动的场景。
内核数据源:网速统计的底层支撑
Linux内核通过多个文件和机制暴露网络流量数据,为上层工具提供数据基础。
- /proc/net/dev:最核心的数据源,记录每个网络接口的接收(rx)和发送(tx)字节数、包数、错误数等,eth0接口的
rx_bytes
和tx_bytes
分别累计接收和发送的总字节数,工具通过定时读取这两个字段差值计算实时网速。 - netfilter与iptables:内核防火墙框架可通过
iptables -L -v -n
查看规则匹配的包数和字节数,适合统计特定协议(如TCP/UDP)或端口的流量。 - eBPF(Berkeley Packet Filter):现代Linux内核支持的高性能网络监控技术,通过在内核中运行eBPF程序,可实时捕获和分析网络包数据,实现低开销的流量统计,工具如
bpftool
或tcplife
依赖此技术。
图形界面工具:直观易用的监控方案
对于习惯图形操作的用户,Linux桌面环境提供了多种网速监控工具。
- GNOME网络监视器:集成于GNOME桌面,通过图表实时显示当前网络接口的上传/下载速度,支持流量历史记录,数据源同样来自/proc/net/dev。
- KDE NetSpeed小工具:以桌面小部件形式展示实时网速,可自定义刷新频率和显示样式,适合需要实时关注的场景。
- 系统监视器:如GNOME自带的“系统监视器”,在“网络”选项卡中显示各接口的实时流量和累计数据,可按进程查看网络使用情况,功能接近nethogs但更图形化。
不同工具的功能对比
工具名称 | 功能特点 | 适用场景 |
---|---|---|
iftop | 实时接口流量,按IP排序 | 排查单IP带宽异常 |
nethogs | 按进程统计带宽 | 定位占用网络的进程 |
vnstat | 长期历史流量统计 | 分析带宽使用趋势 |
speedtest-cli | 外网速度测试 | 评估外网带宽质量 |
bmon | 实时流量图,多接口支持 | 可视化流量波动 |
Linux网速获取的核心是读取内核暴露的网络统计接口(如/proc/net/dev),结合工具封装实现不同维度的监控,命令行工具适合服务器运维和深度排查,图形界面则适合桌面用户日常使用,而eBPF等新技术进一步提升了监控的效率和精准度,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工具,可有效管理和分析网络流量。
FAQs
为什么iftop显示的网速和路由器管理页面不一致?
答:两者统计范围不同,路由器统计的是所有连接设备的总流量(包括本机和其他设备),而iftop仅统计本机网络接口的流量;路由器可能包含系统开销(如数据包校验、协议头),导致数据存在差异。
如何查看过去24小时网络接口的最大流量峰值?
答:使用vnstat
工具,命令为vnstat -i [接口名] -h
(如vnstat -i eth0 -h
),可查看每小时流量统计,找到最大值;或安装sysstat
包后,通过sar -n DEV 1 24
查看历史流量记录(需提前开启数据收集)。
原创文章,发布者:酷番叔,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cloud.kd.cn/ask/250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