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PE给电脑安装Linux系统时,分区是关键环节,合理的分区规划能提升系统稳定性和数据管理效率,以下是详细步骤和注意事项,帮助顺利完成分区及安装。
准备工作
- 工具准备:下载PE工具(如微PE、老毛桃等)并制作启动U盘;下载Linux系统镜像(如Ubuntu、CentOS等);准备至少8GB以上U盘(用于PE启动盘和系统镜像)。
- 数据备份:安装前备份电脑重要数据,避免分区或安装过程中数据丢失。
- 进入PE系统:插入PE启动U盘,重启电脑,通过BIOS/UEFI设置(通常按F2、F12、Del键)选择从U盘启动,进入PE桌面。
磁盘分区操作
磁盘初始化与分区表选择
打开PE中的分区工具(如DiskGenius),在左侧磁盘列表中选择目标硬盘。
- 分区表类型:
- UEFI启动:需选择“GPT分区表”(支持快速启动,兼容新机型);
- 传统BIOS启动:选择“MBR分区表”(兼容旧机型,但无法超过2TB硬盘分区)。
右键点击硬盘,选择“转换分区表类型”或“清除磁盘并转换分区表格式”(注意:清除磁盘会删除所有数据,提前备份)。
创建Linux所需分区
Linux系统至少需要3个核心分区:/boot(引导分区)、/(根分区)、swap(交换分区,相当于Windows虚拟内存),推荐额外创建/home(用户数据分区,便于系统重装后保留数据),以下是各分区参数建议(以100GB硬盘为例):
分区名称 | 挂载点 | 文件系统 | 大小建议 | 说明 |
---|---|---|---|---|
/boot | /boot | FAT32 | 512MB-1GB | 存放引导文件,UEFI启动需FAT32格式 |
/(根分区) | ext4 | 20GB-50GB | 系统核心文件,ext4是Linux默认文件系统,稳定性和兼容性较好 | |
swap | swap | swap | 内存大小-2倍 | 物理内存的扩展,建议不低于4GB,不超过16GB(8GB内存可设8GB swap) |
/home | /home | ext4 | 剩余空间 | 存放用户个人文件,重装系统时无需格式化即可保留数据 |
操作步骤:
- 右键点击未分配空间,选择“新建分区”,按上述参数设置:
- /boot分区:文件系统选“FAT32”,勾选“对齐分区到扇区数”(默认2048),确定;
- swap分区:文件系统选“swap”,大小按需输入,确定;
- /和/home分区:文件系统选“ext4”,大小依次输入,注意“/”分区优先分配剩余空间的大部分,/home用剩余空间。
- 分区后点击“保存”或“应用更改”,分区工具会自动格式化并创建分区。
分区注意事项
- UEFI用户必建EFI分区:若为UEFI启动,需单独创建EFI系统分区(ESP),格式为FAT32,大小300-500MB,挂载点选“/boot/efi”(部分Linux安装程序会自动识别,但PE中手动创建更稳妥)。
- 避免与Windows分区冲突:若双系统共存,Linux分区建议避开Windows的保留分区(如系统保留分区、恢复分区),防止引导冲突。
- 文件系统选择:ext4是Linux主流文件系统,支持日志功能,数据恢复能力强,swap格式必须选“swap”。
安装Linux系统
- 加载系统镜像:退出分区工具,打开PE中的Linux安装器(如Ventoy、UltraISO等加载镜像,或直接使用集成安装工具的PE版)。
- 选择安装位置:进入Linux安装向导,选择“手动分区”,将前面创建的分区挂载到对应目录(如/boot挂载到/boot分区,/挂载到根分区,swap分区直接选择即可)。
- 设置引导:引导记录安装位置,UEFI选“/boot/efi”分区,MBR选整个硬盘的“主引导记录(MBR)”。
- 完成安装:设置时区、用户名、密码后,等待安装完成,重启电脑时拔掉PE U盘,从硬盘启动进入Linux系统。
相关问答FAQs
Q1:安装Linux时一定要单独划分swap分区吗?
A1:建议划分,swap分区作为物理内存的补充,当内存不足时,系统会将部分数据临时写入swap,避免程序卡死或崩溃,若内存≥16GB,可适当减小swap大小(如4-8GB),但完全不建swap可能导致大内存消耗时系统不稳定。
Q2:为什么在PE里分区后,Linux安装时提示“分区格式错误”?
A2:通常因未正确设置文件系统或挂载点导致:① swap分区未选择“swap”格式;② /boot分区未用FAT32(UEFI启动时);③ 根分区/或/home分区未用ext4文件系统,需返回PE检查分区格式,或重新创建分区并确保格式正确。
原创文章,发布者:酷番叔,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cloud.kd.cn/ask/257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