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的服务器作为其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基础设施,不仅是支撑5G、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业务的“数字底座”,更是落实国家“东数西算”战略、推动算力网络一体化的重要载体,从早期的通信业务支撑到如今的算力服务输出,中国移动的服务器体系经历了从通用化到定制化、从集中式到分布式、从单一功能到异构融合的深刻变革,形成了技术自主、性能领先、绿色低碳的鲜明特色。
中国移动服务器的战略定位与重要性
在数字经济加速渗透的背景下,算力已成为像水电一样的基础资源,中国移动作为全球网络规模最大、用户数量最多的通信运营商,其服务器集群不仅承载着全国超9.5亿移动用户、8亿宽带用户的连接服务,更通过“算力网络”战略,将分散的算力资源整合为“算力服务”,为政务、金融、工业、医疗等行业提供高效、可靠的算力支撑,截至2023年,中国移动数据中心机架规模已超40万标准机架,服务器总量超百万台,形成了“4+N+31+X”的数据中心布局(即4个超级中心节点、N个区域中心节点、31个省级节点和X个边缘节点),构成了覆盖全国、层次分明的算力网络体系。
服务器的重要性还体现在技术自主可控上,面对全球芯片供应链波动,中国移动联合华为、海光、飞腾等国内厂商,推动服务器芯片、操作系统、数据库等核心环节的自主研发,降低对外部技术的依赖,保障国家数字基础设施安全,其自主研发的“磐石”系列服务器,已实现从芯片到整机的全栈自主可控,在5G核心网、移动云等关键场景中规模化应用。
中国移动服务器的技术特点与创新
中国移动的服务器技术体系以“高性能、高能效、高弹性”为核心,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满足多样化业务需求。
异构计算与智能加速
随着AI大模型、高清视频、实时渲染等业务的兴起,传统通用服务器难以满足高并发、低时延的算力需求,中国移动率先在服务器中引入异构计算架构,整合CPU、GPU、NPU(神经网络处理单元)、DPU(数据卸载处理单元)等多种计算单元,实现不同负载的灵活调度,在AI训练场景中,搭载NPU的服务器可将训练效率提升3-5倍;在5G核心网场景中,DPU可承担数据包转发、加密解密等任务,释放CPU资源,提升网络处理能力。
液冷技术与绿色低碳
数据中心是能耗“大户”,传统风冷数据中心的PUE(电源使用效率)普遍在1.4以上,中国移动大力推广间接液冷技术,通过冷却液循环带走服务器热量,将PUE降至1.1以下,能耗降低30%以上,其在哈尔滨、呼和浩特等北方地区的数据中心结合自然冷源,实现“全年免费冷却”,年节电超亿千瓦时,中国移动还探索“风光储一体化”模式,利用数据中心周边的风电、光伏可再生能源,配套储能系统,提升绿电使用比例,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模块化与弹性扩展
为应对业务波峰波谷的变化,中国移动服务器采用模块化设计,支持计算、存储、网络的按需扩展,其“天蝎”服务器架构通过标准化背板,实现服务器节点的热插拔和灵活配置,部署效率提升50%,运维成本降低20%,在边缘计算场景中,推出“轻量化”边缘服务器,体积缩小至传统服务器的1/3,功耗控制在1000W以内,满足基站、工厂等空间受限场景的部署需求。
中国移动服务器的核心应用场景
中国移动的服务器已深度融入千行百业,通过差异化算力服务赋能数字化转型,以下为典型应用场景及服务器配置概览:
应用场景 | 服务器类型 | 核心配置 | 典型应用案例 |
---|---|---|---|
5G核心网 | 高性能通用服务器 | 64核CPU,256GB内存,万兆网卡 | 支持5G SA组网,实现毫秒级时延、百万级连接 |
移动云 | 分布式云服务器 | 异构计算(GPU/NPU),分布式存储 | 支撑政务云、企业云,提供弹性计算、存储服务 |
AI训练与推理 | GPU/NPU加速服务器 | 8卡A100/H800 GPU,1TB内存,200Gbps互联 | 大模型训练、智慧城市图像识别 |
边缘计算 | 轻量化边缘服务器 | 16核CPU,32GB内存,5G模组集成 | 工业互联网实时控制、车联网V2X通信 |
大数据与存储 | 高密度存储服务器 | 100块SSD/HDD,支持分布式存储协议 | 用户行为分析、海量数据归档 |
在5G核心网领域,中国移动的服务器实现了“云化”部署,将传统网元功能拆分为虚拟化模块,运行在通用服务器上,不仅降低了设备成本,还通过资源池化提升了网络利用率,在移动云方面,其服务器支撑了“算力银行”平台,用户可像存取钱一样按需调用算力,已为超过200万企业提供上云服务,在AI领域,基于自研NPU的服务器,中国移动推出了“九天”AI大模型,在智慧客服、智能运维等场景实现规模化应用,模型训练效率提升4倍。
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发展方向
尽管中国移动的服务器技术已处于行业领先水平,但仍面临多重挑战:一是AI大模型对算力的需求呈指数级增长,现有服务器集群的算力供给仍需持续扩容;二是国产芯片生态虽逐步完善,但在性能、稳定性与国外顶尖产品仍有差距,需进一步推动软硬件协同优化;三是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压力增大,服务器需在算力开放与安全隔离之间找到平衡。
中国移动将从三方面推进服务器技术创新:一是深化“算网一体”架构,将服务器与网络深度融合,实现“算力随网调度、网络按需供给”;二是研发下一代“智算服务器”,支持千亿参数大模型训练,探索存算一体、光计算等前沿技术;三是构建绿色低碳算力体系,到2025年实现数据中心PUE全行业低于1.2,绿电使用比例超30%。
相关问答FAQs
Q1:中国移动服务器的国产化程度如何?是否完全实现自主可控?
A1:中国移动服务器已实现核心环节的高国产化率,其“磐石”系列服务器搭载华为鲲鹏、海光、飞腾等国产CPU,配合麒麟操作系统、达梦数据库等自主软件,在5G核心网、移动云等关键场景中规模化应用,国产化率超90%,但部分高端GPU芯片仍依赖进口,正通过“自主研发+联合攻关”加速国产替代,目标2025年实现全栈自主可控。
Q2:中国移动在服务器绿色节能方面有哪些具体举措?效果如何?
A2:中国移动主要通过三项举措实现绿色节能:一是推广间接液冷技术,将数据中心PUE从1.4降至1.1以下,年节电超亿千瓦时;二是布局“风光储一体化”数据中心,在内蒙古、甘肃等地区建设风电、光伏电站,配套储能系统,绿电使用比例已达25%;三是优化服务器能效设计,采用低功耗芯片、智能供电系统,单服务器功耗降低15%,中国移动数据中心已获评“国家绿色数据中心”12个,绿色节能水平居行业前列。
原创文章,发布者:酷番叔,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cloud.kd.cn/ask/313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