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服务器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核心基础设施,其销售工作不仅是硬件设备的交易,更是企业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的交付过程,当前,全球服务器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据IDC数据,2023年全球服务器市场规模达1200亿美元,年增长率保持在8%以上,其中中国市场的增速超过12%,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区域之一,这一增长背后,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边缘计算等新兴技术的爆发式需求是核心驱动力,企业对算力的需求从“可用”向“高效”“智能”“绿色”升级,推动服务器销售模式从单一硬件销售向“硬件+软件+服务”的综合解决方案转型。
从销售模式来看,IT服务器销售主要分为直销、分销和渠道合作三种路径,直销模式通常由厂商直接对接大型企业、政府及互联网客户,提供定制化方案和服务,代表厂商如华为、戴尔企业级等,其优势在于能深度绑定客户需求,但覆盖范围有限;分销模式则是厂商通过总代理商覆盖中小客户,总代理商负责区域市场拓展和客户维护,厂商则聚焦研发和生产,这种模式能快速扩大市场覆盖,但利润空间相对压缩;渠道合作模式则是厂商与系统集成商(SI)、独立软件开发商(ISV)等合作,针对特定行业场景提供打包解决方案,例如金融、医疗等垂直领域,渠道伙伴对行业需求的深刻理解成为销售关键,不同厂商根据自身战略选择侧重,例如浪潮凭借在政府、电信等行业的渠道优势占据国内市场领先地位,而超微(Supermicro)则通过灵活的ODM模式满足互联网客户的定制化需求。
IT服务器销售的核心在于精准把握不同行业客户的差异化需求,互联网行业是服务器采购的“大户”,其需求特点是高并发、弹性扩展和成本敏感,典型场景包括云计算平台、CDN、AI训练等,客户更关注服务器的算力密度、网络带宽和能效比,采购时倾向于选择头部厂商的标准化产品,并通过规模化采购降低成本;金融行业对服务器的可靠性、安全性和低延迟要求极高,核心交易系统、数据库等场景需采用RAS(可靠性、可用性、可服务性)特性突出的机型,且对国产化、自主可控有明确要求,例如银行核心系统逐步替换为国产服务器;政府及公共事业行业受政策驱动明显,政务云、智慧城市等项目推动服务器采购,客户关注厂商的资质认证(如等保三级)、本地化服务能力及国产化率;医疗行业随着电子病历、影像存储等系统普及,对数据安全、实时处理需求提升,采购时注重服务器的存储扩展性和备份能力;制造业则因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的推进,对边缘计算服务器需求增长,要求设备具备耐环境性、低功耗和远程管理能力,为更直观展示不同行业需求差异,可参考下表:
行业 | 核心需求 | 典型场景 | 关注参数 |
---|---|---|---|
互联网 | 高并发、弹性扩展、成本 | 云计算、AI训练、CDN | 算力密度、网络带宽、PUE值 |
金融 | 高可靠、低延迟、安全 | 核心交易、数据库 | RAS特性、加密性能、国产化率 |
政府 | 合规、国产化、稳定 | 政务云、智慧城市 | 等保认证、本地服务、资质 |
医疗 | 数据安全、实时处理 | 电子病历、影像存储 | 存储扩展性、备份能力、合规 |
制造 | 边缘计算、工业互联 | MES系统、工业物联网 | 耐环境性、低功耗、远程管理 |
在销售策略层面,成功的IT服务器销售需围绕“需求挖掘—方案定制—价值呈现—持续服务”四个环节展开,需求挖掘阶段,销售人员需深入客户业务场景,通过调研明确客户的算力缺口、性能瓶颈、预算限制及未来扩展规划,例如互联网客户需关注业务峰值并发量,金融客户需评估灾备切换时间;方案定制阶段,结合客户需求选择合适的服务器架构(如机架式、刀片式、整机柜),并搭配存储、网络设备及软件(如虚拟化平台、AI框架),例如为AI训练客户提供搭载GPU的高性能服务器集群,并优化并行计算效率;价值呈现阶段,需将技术参数转化为客户可感知的业务价值,如通过“算力提升30%”“能耗降低20%”等数据证明方案的经济性,避免陷入纯参数对比;持续服务阶段,则需提供从部署、运维到升级的全生命周期支持,例如建立7×24小时响应机制、定期性能优化、硬件延保服务等,增强客户粘性。
当前IT服务器销售面临诸多挑战:技术迭代加速导致产品生命周期缩短,例如AI芯片从GPU到NPU的升级周期缩短至1-2年,销售人员需持续学习新技术;同质化竞争引发价格战,部分厂商为抢占市场大幅降价,压缩利润空间,倒逼销售向高附加值服务转型;客户需求日益个性化,中小企业对“轻量化”算力方案的需求增加,传统标准化产品难以满足,需通过模块化设计实现灵活配置,服务器销售将呈现三大趋势:一是绿色化成为核心竞争力,液冷服务器、低功耗芯片等技术降低PUE值,政策层面“双碳”目标将推动节能型产品需求增长;二是AI服务器占比持续提升,据G预测,2025年全球AI服务器市场规模将占服务器总市场的35%,销售团队需强化AI算力方案设计能力;三是订阅制模式兴起,从卖硬件转向卖算力服务,客户按需付费,厂商通过运维、软件订阅实现持续收入,这对销售模式提出新的要求。
IT服务器销售已从“卖产品”升级为“卖价值”“卖服务”,销售人员需兼具技术理解力、行业洞察力和方案设计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客户,随着数字化转型的深入,服务器作为算力底座的重要性将进一步凸显,销售工作的核心将是帮助客户构建高效、智能、可持续的算力基础设施,支撑其业务创新与发展。
FAQs
-
企业在选择服务器时,除了硬件配置,还应重点关注哪些因素?
除CPU、内存、存储等硬件配置外,企业应重点关注:①总拥有成本(TCO),包括采购、能耗、运维、升级等长期成本;②厂商服务能力,如响应速度、备件覆盖范围、本地技术支持团队;③技术兼容性,确保与现有系统、云平台及行业软件的兼容;④合规认证,如金融行业的PCI DSS、医疗行业的HIPAA等;⑤未来扩展性,支持CPU换代、存储扩容及新技术集成(如液冷、AI加速卡),避免频繁更换设备。 -
当前IT服务器销售中,如何有效应对客户对价格的敏感度?
应对价格敏感可从四方面入手:①强化价值沟通,通过TCO分析证明长期性价比,例如低功耗服务器虽单价高但能耗成本更低;②提供灵活采购模式,如分期付款、订阅制(按算力付费)、租赁服务等,降低客户一次性投入压力;③绑定增值服务,将免费迁移、运维培训、技术支持等打包到方案中,提升客户感知价值;④精准匹配需求,避免过度配置,例如中小企业采用入门级高性价比机型,大客户通过规模化采购争取折扣,实现“按需定价”。
原创文章,发布者:酷番叔,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cloud.kd.cn/ask/314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