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启动是一个涉及多个阶段的复杂过程,从BIOS/UEFI初始化硬件,到引导加载程序加载内核,再到initramfs准备根文件系统,最后由init系统启动用户空间服务,若在启动过程中遇到系统故障(如忘记密码、服务冲突、文件系统错误等),可能需要中止正常启动流程,进入救援模式或单用户模式进行修复,以下是不同阶段中止启动的具体方法及操作细节。
BIOS/UEFI阶段中止启动
BIOS/UEFI是硬件加电后的第一个阶段,负责初始化硬件并查找引导设备,若需在此阶段中止(例如修改启动顺序或禁用快速启动),可通过以下操作实现:
- 进入BIOS/UEFI设置:开机时反复按特定键(如Del、F2、F10、Esc,具体取决于主板型号),进入BIOS/UEFI界面。
- 修改启动选项:在“Boot”或“启动”选项中,可调整启动设备顺序(如从U盘启动而非硬盘),或禁用“Fast Boot”(快速启动)以避免跳过硬件自检。
- 重置BIOS/UEFI:若配置错误导致无法启动,可在“Exit”中选择“Load Optimized Defaults”(加载优化默认值)恢复出厂设置。
适用场景:硬件兼容性问题、启动顺序错误、BIOS配置损坏等。
引导加载程序阶段中止启动
引导加载程序(如GRUB、Systemd-boot)是BIOS/UEFI加载内核前的关键环节,也是用户最常干预启动流程的阶段,以最常见的GRUB为例:
进入GRUB编辑模式
开机时在GRUB菜单出现时(通常按住Shift键或长按Esc键强制显示),通过方向键选择要启动的内核项,按e
键进入编辑模式。
修改启动参数
在编辑界面,找到以linux
或linux16
开头的行(包含内核路径和参数),可修改以下参数中止正常启动:
- 进入单用户模式:在行尾添加
init=/bin/bash
或systemd.unit=rescue.target
(Systemd系统),按Ctrl+X
启动,此时系统将以root权限进入极简环境,不启动多用户服务。 - 跳过initramfs:若initramfs损坏,可添加
rd.skipinitrd
跳过初始内存盘,直接使用根文件系统(需确保内核支持)。 - 禁用驱动模块:若因驱动冲突导致无法启动,添加
modprobe.blacklist=驱动名
(如modprobe.blacklist=nouveau
禁用NVIDIA显卡驱动)。
进入GRUB救援模式
若GRUB菜单未显示或配置错误,可通过U盘启动(制作Linux救援U盘,如Ubuntu Live CD),在终端输入grub-install --recheck /dev/sda
(/dev/sda
为系统硬盘)修复GRUB,或直接选择“Rescue a broken system”选项。
适用场景:忘记root密码、服务启动失败、内核参数错误、GRUB配置丢失等。
内核加载与initramfs阶段中止启动
内核加载完成后,会解压并执行initramfs(初始内存盘),用于挂载根文件系统、加载必要驱动,若此阶段卡住(如文件系统损坏),可通过内核参数干预:
- 在GRUB编辑界面,修改
linux
行参数:- 添加
break=mount
:在挂载根文件系统时暂停,进入紧急shell,可手动检查文件系统(如fsck /dev/sda1
)。 - 添加
rootfstype=ext4
:明确指定根文件系统类型(避免因自动识别错误导致挂载失败)。 - 添加
init=/bin/sh
:直接以sh替代init进程进入最小环境(比init=/bin/bash
更底层)。
- 添加
- 若已进入initramfs紧急模式:按
Ctrl+Alt+Del
重启,或在终端输入exit
尝试继续启动,或使用switch_root /sysroot
切换到根文件系统后修复。
适用场景:文件系统损坏、驱动加载失败、initramfs版本不兼容等。
init系统阶段中止启动
现代Linux发行版多采用Systemd作为init系统,启动过程由目标(target)控制,若服务启动失败导致系统无法进入多用户模式,可通过Systemd目标干预:
- 进入救援模式:在GRUB参数中添加
systemd.unit=rescue.target
,或启动后在终端输入systemctl isolate rescue.target
,此模式下仅启动必要服务,可手动启动/停止服务(如systemctl stop nginx
)。 - 进入紧急模式:添加
systemd.unit=emergency.target
,或输入systemctl isolate emergency.target
,此模式仅启动最基础服务,需手动挂载文件系统(mount -o remount,rw /
)并修复问题。 - 禁用故障服务:若已知某个服务导致启动失败,可通过
systemctl disable 服务名
禁用该服务,或修改服务配置(/etc/systemd/system/服务名.service
)后执行systemctl daemon-reload
。
适用场景:第三方服务冲突、systemd配置错误、依赖服务未启动等。
不同阶段中止启动方法总结
阶段 | 适用场景 | 操作方法 | 注意事项 |
---|---|---|---|
BIOS/UEFI | 启动顺序错误、硬件配置问题 | 开机按Del/F2进入BIOS,修改启动选项或恢复默认值 | 不同主板按键不同,修改后需保存退出 |
引导加载程序(GRUB) | 忘记密码、内核参数错误 | GRUB菜单按e 编辑,添加init=/bin/bash 或systemd.unit=rescue.target |
编辑错误可能导致无法启动,建议提前备份GRUB配置(/etc/default/grub ) |
内核加载与initramfs | 文件系统损坏、驱动冲突 | 修改linux 行参数,添加break=mount 或rootfstype=文件系统类型 |
需了解内核参数格式,避免误删关键参数 |
init系统(Systemd) | 服务启动失败、systemd配置错误 | 使用systemctl isolate rescue.target 或emergency.target 进入救援模式 |
紧急模式下需手动挂载根文件系统,确保可写权限(mount -o remount,rw / ) |
相关问答FAQs
Q1:中止启动进入单用户模式后,如何重置root密码?
A:进入单用户模式后,系统通常以root权限直接获取shell,无需密码,若文件系统为只读,需先执行mount -o remount,rw /
重新挂载为可写模式,然后使用passwd
命令重置密码,输入两次新密码后,执行touch /.autorelabel
(若使用SELinux)强制下次启动时重新标记文件安全上下文,最后输入exec /sbin/init
或reboot
重启系统。
Q2:为什么在GRUB中修改了init=/bin/bash
参数后,系统仍无法进入bash环境?
A:可能有两个原因:① 根文件系统为只读挂载,需在启动后执行mount -o remount,rw /
重新挂载;② 内核参数中包含了ro
(只读)选项,需在linux
行中删除ro
或替换为rw
,若使用Systemd系统,建议优先使用systemd.unit=rescue.target
,其兼容性优于init=/bin/bash
。
原创文章,发布者:酷番叔,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cloud.kd.cn/ask/342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