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置虚拟机安装Linux是许多开发者和系统管理员常用的技术,既能避免破坏物理系统,又能灵活进行环境测试,以下是详细的配置步骤,从准备工作到系统安装及优化,涵盖关键操作细节,帮助顺利完成Linux虚拟机的搭建。
准备工作
在开始配置前,需确保硬件和软件满足基本要求,这是虚拟机稳定运行的基础。
硬件要求:
- CPU:支持虚拟化技术(Intel VT-x或AMD-V),需在BIOS/UEFI中开启(部分电脑默认关闭,需重启进入BIOS启用)。
- 内存:建议至少分配4GB给虚拟机(根据物理内存容量,若物理内存8GB以上,可分配6-8GB以保证流畅运行)。
- 硬盘空间:虚拟机硬盘容量建议至少50GB(后续可根据需求扩展,Linux系统本身占用约10-20GB,剩余空间用于安装软件和存储文件)。
- 网络:确保物理机网络连接正常,虚拟机可通过NAT、桥接或仅主机模式联网,满足不同场景需求。
软件准备:
- 虚拟机软件:选择主流工具,如VMware Workstation(Windows/Linux/macOS,付费但功能强大)、VirtualBox(免费开源,跨平台支持好),本文以VirtualBox为例(版本建议6.0以上,兼容性更好)。
- Linux镜像文件:从官网下载ISO镜像,推荐新手选择Ubuntu Desktop(22.04 LTS,长期支持,社区活跃)或CentOS Stream(企业级应用,适合学习服务器运维)。
创建虚拟机
打开VirtualBox,点击“新建”按钮,按照向导逐步配置虚拟机参数,核心步骤如下:
命名与系统类型
- 名称:自定义虚拟机名称(如“Ubuntu-22.04”),便于识别。
- ISO映像:若已下载Linux镜像,可直接选择“Skip Unattended Installation”(跳过无人值守安装),后续手动挂载镜像;或直接勾选“Skip”后,在虚拟机设置中手动添加镜像。
- 类型:选择“Linux”(虚拟机软件会自动识别发行版,若选择Ubuntu,版本会自动匹配为64位)。
- 版本:选择“Linux 5.x(64位)”或“Ubuntu(64位)”,确保与系统架构一致。
分配硬件资源
- 内存(RAM):拖动滑块分配内存,建议至少2048MB(2GB),推荐4096MB(4GB)以支持图形界面和多任务运行。
- 处理器(CPU):分配处理器核心数,建议至少2个核心,物理机核心数充足时可分配4个,提升虚拟机响应速度。
创建虚拟硬盘
- 硬盘大小:输入容量(如50GB),选择“动态分配”(初始只占用实际使用的空间,节省物理磁盘空间;若选择“固定大小”,会立即占用50GB,但读写性能略优)。
- 硬盘文件类型:默认VDI(VirtualBox Disk Image),兼容性好,无需修改。
- 存储位置:选择虚拟硬盘保存路径(建议放在非系统盘,如D:Virtual Machines),避免占用系统盘空间。
网络配置
在“网络”设置中,选择“网卡1”,连接方式可选:
- NAT:虚拟机通过物理机共享网络,无需额外配置,适合访问外网,但外部设备无法直接访问虚拟机(默认设置)。
- 桥接网卡:虚拟机直接连接物理网络,与物理机处于同一网段,可被局域网其他设备访问(适合搭建服务器)。
- 仅主机网络(Host-only):仅实现虚拟机与物理机通信,无法访问外网,适合本地测试(需手动配置静态IP)。
虚拟机硬件配置建议(表格):
| 用途场景 | 推荐内存 | 推荐CPU核心数 | 推荐硬盘空间 | 网络模式 |
|—————-|———-|—————-|————–|—————-|
| 日常学习/开发 | 4-8GB | 2-4核 | 50-100GB | NAT/桥接 |
| 服务器模拟 | 2-4GB | 1-2核 | 50GB | 桥接/仅主机 |
| 大型应用测试 | 8-16GB | 4-8核 | 100GB+ | 桥接 |
安装Linux系统
虚拟机创建完成后,点击“启动”按钮,进入Linux安装界面(会自动挂载之前下载的ISO镜像):
启动与语言选择
- 开机后选择“Install Ubuntu”(安装Ubuntu),按Enter键确认;若需修复系统或试运行,可选择“Try Ubuntu”体验。
- 语言选择界面,推荐“English”(避免部分系统因中文包缺失报错),安装完成后可再切换中文。
分区与磁盘配置
- 选择“Erase disk and install Ubuntu”(清除磁盘并安装),自动分区(适合新手);若需自定义分区,点击“Other options”:
- 根分区(/):分配30-40GB,文件系统选择“Ext4”(Linux默认日志文件系统)。
- 交换分区(swap):大小为物理内存的1-2倍(如4GB内存分配8GB swap,避免内存不足时系统卡顿)。
- 家目录(/home):剩余空间全部分配,用于存储用户文件(重装系统时可保留此分区保留数据)。
- 引导加载程序(Boot loader):默认安装在“/dev/sda”(第一块硬盘),无需修改(若有多块硬盘,需确保安装在系统盘)。
用户与密码设置
- 输入“Your name”(用户名,如“ubuntu”)、“Computer name”(主机名,如“ubuntu-vm”)、“Username”(登录用户名,与用户名一致)、“Password”(登录密码)。
- 勾选“Require my password to log in”(开机需输入密码),取消勾选“Log in automatically”避免安全风险。
安装过程
等待文件复制和软件安装(约10-30分钟,取决于硬件性能),完成后提示“Restart Now”(现在重启),拔出虚拟光盘(安装界面按“Enter”确认,避免重新进入安装界面)。
安装后配置
首次进入Linux系统后,需进行基础配置以提升使用体验:
更新系统
打开终端(Ctrl+Alt+T),执行以下命令更新软件包列表和已安装软件:
sudo apt update && sudo apt upgrade -y # Ubuntu/Debian系 # 或 sudo yum update -y # CentOS/RHEL系
安装增强工具(VirtualBox Guest Additions)
增强工具可实现虚拟机与物理机的文件共享、剪贴板互通、分辨率自适应等功能,安装步骤:
- 在VirtualBox菜单栏点击“设备”→“安装增强功能”,虚拟机会自动挂载一个VirtualBox Guest Additions光盘。
- 在终端执行:
sudo apt install build-essential dkms linux-headers-$(uname -r) -y # 安装编译依赖 cd /media/ubuntu/VBoxLinuxAdditions # 进入光盘目录 sudo ./VBoxLinuxAdditions.run # 运行安装脚本
安装完成后重启虚拟机(
sudo reboot
),即可调整分辨率(与物理机窗口自适应),启用拖拽文件共享。
配置网络(若使用静态IP)
若需固定虚拟机IP(如服务器场景),以Ubuntu为例:
- 编辑网络配置文件:
sudo nano /etc/netplan/01-network-manager-all.yaml
- 添加以下内容(根据实际网络修改IP、网关、DNS):
network: version: 2 ethernets: enp0s3: # 网卡名称(ifconfig查看) dhcp4: no addresses: [192.168.1.100/24] # 静态IP gateway4: 192.168.1.1 # 网关 nameservers: addresses: [8.8.8.8, 114.114.114.114] # DNS
- 保存文件(Ctrl+O,Enter),退出(Ctrl+X),应用配置:
sudo netplan apply
安装常用软件
根据需求安装开发工具、浏览器等,
sudo apt install openssh-server vim git -y # 安装SSH服务、vim、git sudo systemctl enable ssh # 设置SSH开机自启
相关问答FAQs
Q1:虚拟机无法连接网络怎么办?
A:首先检查虚拟机网络模式是否为NAT或桥接(VirtualBox“设置”→“网络”);若为NAT模式,可尝试在“ NAT设置”中勾选“启用端口转发”,若仍无法连接,可能是物理机防火墙拦截,暂时关闭防火墙测试(sudo ufw disable
Ubuntu),或检查虚拟机网卡是否启用(ip a
查看网卡状态,若未启用执行sudo ip link set enp0s3 up
)。
Q2:如何实现主机与虚拟机文件共享?
A:两种常用方式:
- 共享文件夹(需安装增强工具):VirtualBox“设置”→“共享文件夹”→“添加文件夹”,选择主机路径,勾选“固定分配”,安装增强工具后,在Linux中通过/mnt/sf/文件夹名访问。
- SCP传输:在主机打开终端,使用
scp
命令传输文件(如scp /path/to/hostfile user@vm_ip:/path/to/vm/
,需先在虚拟机开启SSH服务)。
原创文章,发布者:酷番叔,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cloud.kd.cn/ask/356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