曙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中国服务器行业的领军企业,自1995年成立以来,始终以“自主创新”为核心,深耕信息技术基础设施领域,构建了覆盖通用计算、高性能计算(HPC)、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全场景的服务器产品矩阵,其服务器产品不仅支撑了国内众多重大科研与工程项目的落地,更在数字经济时代扮演着“数字底座”的关键角色,从技术突破到生态构建,持续推动中国服务器产业的升级与发展。
曙光服务器的产品体系以多元化、专业化为特点,针对不同行业需求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在通用服务器领域,其“天阔”系列涵盖机架式、刀片式、高密度等形态,搭载英特尔至强或AMD EPYC处理器,支持扩展配置,广泛应用于政府、金融、企业等传统信息化场景,满足数据库、虚拟化等基础业务需求,针对高性能计算领域,曙光“星痕”系列服务器采用高速互联技术(如InfiniBand、RoCE),结合异构计算能力(支持GPU、NPU、FPGA加速卡),为气象预测、石油勘探、基因测序、航空航天等科研领域提供算力支撑,其参与的“神威·太湖之光”超算系统曾连续四次蝉联全球超算TOP500冠军,彰显了在HPC领域的技术实力。
随着人工智能的爆发式增长,曙光“元晓”AI服务器成为行业焦点,该系列针对大模型训练与推理优化,支持多卡并行扩展,配备高效散热系统与智能管理软件,已应用于智慧城市、自动驾驶、医疗影像分析等场景,助力企业实现AI技术落地,曙光还前瞻布局边缘计算与绿色低碳,推出“边缘系列”服务器,适配工业互联网、智慧交通等低延时、高可靠性需求场景;而“液冷系列”服务器通过冷板式、浸没式液冷技术,将数据中心PUE(能源使用效率)降至1.1以下,响应国家“双碳”目标,推动数据中心向绿色化转型。
从技术层面看,曙光服务器的核心竞争力源于持续的研发投入与自主创新,在硬件层面,其自主研发的服务器管理平台iManager可实现全生命周期监控、故障预警与自动化运维,降低运维成本;在安全领域,集成可信计算3.0技术,从硬件层到应用层构建多层次防护体系,保障数据安全,曙光深度参与国产化生态建设,与鲲鹏、飞腾、海光等国产CPU厂商深度适配,推出基于国产处理器的服务器产品,助力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信创)产业发展,为关键领域提供安全可控的算力支撑。
曙光服务器的应用场景已覆盖国民经济数十个行业,在科研领域,其支撑的“天眼”射电望远镜、高能同步辐射光源等大科学工程,推动基础研究突破;在政务领域,助力“数字政府”建设,支撑政务云平台与数据共享交换;在能源行业,为智能电网、新能源调度提供实时算力;在医疗领域,赋能远程会诊、AI辅助诊断,提升医疗服务效率,从“上天”的航天工程到“入地”的能源勘探,从“城市大脑”到“乡村振兴”,曙光服务器已成为数字中国建设的“幕后功臣”。
相关问答FAQs
Q1:曙光服务器相比其他品牌的核心优势是什么?
A:曙光服务器的核心优势体现在“自主创新+全场景覆盖+生态适配”三方面,自主创新上,其具备从芯片适配、硬件设计到软件优化全栈技术能力,尤其在液冷散热、HPC高速互联、AI算力调度等领域拥有多项专利;全场景覆盖上,产品线涵盖通用计算、HPC、AI、边缘、液冷等,满足不同行业、不同规模需求;生态适配上,深度融入国产化生态,支持鲲鹏、飞腾、海光等国产CPU,以及麒麟、统信等操作系统,为关键领域提供安全可控的解决方案,同时通过“算力调度平台”实现跨域算力协同,提升资源利用率。
Q2:曙光液冷服务器在绿色低碳方面有哪些具体技术突破?
A:曙光液冷服务器以“全链条绿色化”为核心,技术突破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散热效率,采用浸没式液冷技术,冷却液直接接触发热芯片,散热效率是传统风冷的3-5倍,PUE值可低至1.05以下,降低数据中心能耗超40%;二是安全性,自主研发的低沸点冷却液与密封结构,防止泄漏风险,同时通过智能温控系统实现精准散热,保障硬件稳定性;三是兼容性,支持标准服务器模块化改造,可兼容x86、ARM等多种架构,降低用户升级成本,曙光液冷服务器已在互联网、金融、能源等行业规模化部署,助力数据中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原创文章,发布者:酷番叔,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cloud.kd.cn/ask/369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