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随着全球数字化转型进入深化阶段,服务器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核心基础设施,其技术演进、市场格局及应用场景均呈现出显著变化,这一年,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爆发式增长,对服务器的计算性能、存储效率及能效比提出了更高要求,推动整个行业向高性能、智能化、定制化方向加速迈进。
在技术架构层面,2017年服务器领域的创新主要集中在处理器、存储及网络三大核心模块,处理器方面,Intel于当年7月推出至强可扩展处理器(代号Skylake-SP),最高支持28核心,通过改进的14nm工艺和AVX-512指令集,相比上一代产品性能提升达65%,能效比提升1.6倍,成为当年企业级市场的主流选择,AMD虽未在x86服务器市场实现重大突破,但其EPYC架构的发布为行业带来了竞争压力,存储技术方面,NVMe(Non-Volatile Memory Express)协议加速普及,通过PCIe通道直连SSD,将存储延迟从传统SAS/SATA的毫秒级降至微秒级,2017年NVMe SSD在数据中心渗透率已超30%,成为高性能存储的关键支撑,网络方面,25G/100G以太网技术逐步替代10G,满足云计算集群内部高带宽、低时延的数据传输需求,同时RoCE(RDMA over Converged Ethernet)协议的优化提升了分布式存储效率。
市场格局方面,2017年全球服务器市场呈现“头部集中、区域分化”的特点,根据IDC数据,全年全球服务器出货量同比增长3.1%,市场规模达680亿美元,其中戴尔以18.2%的市场份额位居第一,HPE(14.5%)、浪潮(10.3%)、华为(8.1%)紧随其后,值得注意的是,云计算厂商的自研服务器成为市场增长新引擎,AWS推出基于Nitro系统的自研服务器,通过硬件卸载虚拟化任务提升性能;谷歌发布基于TPU(张量处理单元)的AI服务器,为深度学习训练提供专用算力;阿里云则推出“神龙”架构服务器,实现虚拟化性能损耗接近物理机,这些定制化服务器不仅降低了云计算厂商的硬件采购成本,还推动了服务器从“通用标准化”向“场景专用化”转型。
应用场景的拓展同样显著,传统企业级市场中,金融、电信等行业对高可靠、高安全服务器的需求稳定,例如浪潮为某国有银行提供的基于至强处理器的容错服务器,满足金融核心业务99.999%的可用性要求,新兴领域则成为增长主力:AI服务器市场在2017年同比增长58%,NVIDIA Tesla P40/P100 GPU加速卡被广泛应用于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场景;大数据处理服务器中,基于Hadoop/Spark的分布式存储集群对节点密度和扩展性提出更高要求,华为FusionServer RH2288 V3等高密度服务器受到互联网企业青睐;边缘计算开始萌芽,虽然规模有限,但5G的预期推动厂商布局低功耗、紧凑型边缘服务器,例如戴尔的Edge Gateway系列。
2017年服务器行业也面临诸多挑战:数据中心能耗问题日益突出,传统风冷技术接近散热极限,液冷技术开始试点但成本较高;勒索病毒等安全威胁对服务器操作系统和数据存储构成风险,推动安全功能集成成为趋势;芯片短缺(如Intel Optane延迟交付)导致部分高端服务器供应紧张。
总体来看,2017年是服务器技术与应用的“分化年”——通用服务器性能持续提升,而专用服务器(AI、大数据、边缘)成为差异化竞争焦点,这一年的技术积累与市场探索,为后续云计算普及、AI产业爆发奠定了硬件基础。
全球主要服务器厂商2017年市场份额对比
厂商 | 市场份额(%) | 核心优势技术 | 主要应用场景 |
---|---|---|---|
戴尔 | 2 | PowerEdge系列可靠性优化 | 企业级、云计算 |
HPE | 5 | Synergy模块化架构 | 混合云、企业数字化转型 |
浪潮 | 3 | 高密度服务器设计 | 互联网、AI |
华为 | 1 | FusionServer全栈优化 | 电信、政府、金融 |
新华三 | 0 | 智能运维技术 | 中小企业、行业定制 |
FAQs
Q1:2017年服务器领域最重要的技术突破是什么?
A1:2017年最重要的技术突破是Intel至强可扩展处理器(Skylake-SP)的发布及NVMe存储协议的规模化应用,Skylake-SP通过核心数、频率及指令集的全面升级,将服务器单路性能提升至新高度;NVMe则通过协议革新解决了传统存储的瓶颈问题,成为高性能数据中心的标准配置,两者共同推动了服务器计算与存储能力的代际飞跃。
Q2:为什么云计算厂商在2017年纷纷自研服务器?
A2:云计算厂商自研服务器核心原因有三:一是成本优化,通过定制化硬件减少冗余设计,降低采购与运维成本;二是性能匹配,针对虚拟化、容器化等场景优化硬件架构,例如AWS Nitro系统将虚拟化功能从CPU卸载至专用芯片,提升资源利用率;三是生态控制,自研服务器可与云服务深度整合,形成差异化竞争力,同时避免对传统服务器厂商的依赖。
原创文章,发布者:酷番叔,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cloud.kd.cn/ask/383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