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器系统安装是企业IT基础设施建设的核心环节,直接影响后续业务运行的稳定性、安全性与性能,相较于个人电脑,服务器系统安装更强调硬件兼容性、系统可靠性及可管理性,需遵循标准化流程,确保环境满足业务需求。
安装前的充分准备是成功的关键,首先需进行硬件兼容性检查,确认服务器的CPU、内存、硬盘、RAID卡等硬件是否与目标操作系统兼容,可通过厂商提供的硬件兼容列表(HCL)进行核对,操作系统选择需结合业务场景:Windows Server适合需要AD域控、.NET框架的企业应用;Linux(如Ubuntu Server、CentOS Stream)因开源免费、社区活跃,常用于Web服务、容器化部署;虚拟化平台(如ESXi、Proxmox)则适用于多虚拟机整合场景,不同操作系统特点如下表所示:
系统类型 | 适用场景 | 管理难度 | 社区支持 |
---|---|---|---|
Windows Server | 企业域控、SQL Server、.NET应用 | 中等 | 官方文档完善 |
Linux | Web服务、容器、大数据 | 较高 | 社区活跃 |
虚拟化平台 | 多虚拟机整合、私有云 | 中等 | 厂商与社区双支持 |
网络与存储规划同样重要,需提前规划服务器IP地址、子网掩码、网关、DNS等网络参数,避免IP冲突;存储方面,根据数据重要性选择RAID级别,常见RAID特点如下:
RAID级别 | 特点 | 适用场景 | 容量利用率 |
---|---|---|---|
RAID 0 | 无冗余,读写速度快 | 临时缓存、非关键数据 | 100% |
RAID 1 | 镜像冗余,数据安全性高 | 系统盘、重要业务数据 | 50% |
RAID 5 | 分布式奇偶校验,兼顾性能与冗余 | 文件存储、数据库 | (N-1)/N |
RAID 10 | 条带+镜像,高性能与高冗余 | 高并发业务、核心数据库 | 50% |
安装流程通常以U盘启动介质开始,通过官方工具(如Rufus、Ventoy)将ISO镜像写入U盘,插入服务器后重启,进入BIOS/UEFI设置启动顺序为U盘优先,启动后进入安装界面,选择语言、时区,进入磁盘分区环节:Linux系统建议划分/boot(500MB,系统引导)、/(剩余空间的50%-70%,根目录)、/home(20%-30%,用户数据)、swap(内存的1-2倍,交换分区);Windows系统则直接分配系统分区(通常100GB以上)即可,完成分区后开始安装,等待约10-30分钟(视硬件性能而定),期间设置root密码(Linux)或管理员账户(Windows),配置网络参数(静态IP或DHCP),时区选择UTC+8(中国时区)。
安装完成后需进行基础配置,首先更新系统补丁,Linux系统使用yum update
(CentOS)或apt upgrade
(Ubuntu),Windows Server通过Windows Update更新;其次进行安全加固,关闭不必要的端口和服务,启用防火墙(Linux的iptables/firewalld,Windows的Windows Defender Firewall),配置SSH密钥登录(Linux)或限制远程登录IP;最后根据业务需求部署服务,如安装Nginx/Apache(Web服务)、MySQL/PostgreSQL(数据库)、Zabbix(监控)等。
FAQs:
-
问:服务器系统安装时,为什么建议将/boot分区单独划分?
答:/boot分区存放系统引导文件(如GRUB),单独划分可避免根目录(/)文件系统损坏导致无法引导,同时便于系统升级或重装时保留引导配置。 -
问:Linux服务器安装后忘记root密码如何处理?
答:可通过进入单用户模式重置密码:重启服务器,在GRUB引导界面按“e”键编辑启动参数,找到linux或linux16行,在末尾添加“rd.break”,按Ctrl+X启动;进入紧急模式后,执行mount -o remount,rw /sysroot
,chroot /sysroot
,passwd root
修改密码,touch /.autorelabel
(强制文件系统重标记),exit
后重启即可。
原创文章,发布者:酷番叔,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cloud.kd.cn/ask/387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