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曙光作为中国信息产业的领军企业,自1996年成立以来,始终以“自主创新”为基因,在高性能计算、存储、云计算等领域持续突破,其中服务器产品作为其核心业务,已深度融入数字经济建设的各个环节,曙光服务器不仅承载着国家重大科研任务,更在金融、互联网、能源等关键行业成为稳定可靠的算力底座,其技术实力与市场表现均彰显着中国高端制造的硬核实力。
曙光服务器产品线覆盖全面,针对不同应用场景构建了完整的技术矩阵,从通用计算到人工智能,从边缘终端到云端数据中心,各类产品各具特色,满足多元化算力需求,以通用服务器为例,其SR系列搭载最新国产处理器,支持多路扩展,配备高速互联网络与智能管理模块,可为企业核心业务提供均衡的性能与可靠性;针对AI训练与推理场景,TR系列服务器集成多颗GPU加速卡,结合高速NVMe存储与低延迟互联技术,大幅提升深度学习模型的训练效率;而在边缘计算领域,XR系列以紧凑设计、宽温适应和快速部署为特点,为智慧城市、工业互联网等场景提供端侧算力支持,曙光还推出高密度服务器TC系列,通过模块化设计提升数据中心空间利用率,降低单位算力能耗,助力企业实现绿色降本。
技术自主创新是曙光服务器的核心竞争力,多年来,曙光突破多项“卡脖子”技术,构建了从芯片、整机到软件的全栈自主能力,在硬件层面,曙光与国产CPU厂商深度合作,完成基于海光、鲲鹏、飞腾等多平台的服务器适配,确保供应链安全;在存储领域,自主研发的分布式存储系统支持EB级数据管理,通过全闪存架构与智能数据分层技术,实现读写性能与数据可靠性的双重提升,散热技术方面,曙光率先将浸没式液冷规模化应用于服务器,其液冷解决方案可将PUE(电源使用效率)降至1.1以下,相比传统风冷降低30%以上能耗,成为数据中心绿色转型的标杆,软件层面,“星云”智能管理平台实现了对服务器、存储、网络的统一监控与自动化运维,通过AI算法预测故障风险,将运维效率提升50%以上。
曙光服务器的应用场景广泛覆盖国民经济关键领域,在科研创新领域,支撑了“神威·太湖之光”超算、“地球数值模拟装置”等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助力气象预测、基因测序、航空航天等前沿研究突破;在金融行业,为多家国有银行构建核心交易系统,通过冗余设计与容灾备份技术,保障每秒数十万笔交易的稳定运行;在互联网领域,服务头部企业数据中心,弹性算力支持“双11”等大促期间的流量洪峰;在能源行业,助力智能电网调度与油气勘探大数据分析,推动传统能源产业数字化转型,曙光服务器还深度参与“东数西算”工程,在京津冀、长三角、西部等枢纽节点布局绿色算力中心,优化国家算力资源均衡配置。
凭借持续的技术创新与市场深耕,曙光服务器稳居国内市场份额前列,连续多年蝉联国产服务器销量冠军,截至目前,曙光已为全球超过100个国家和地区提供算力产品与服务,累计部署服务器超百万台,在国产化替代浪潮中,曙光牵头制定多项服务器行业标准,构建起涵盖芯片、操作系统、数据库、应用软件的完整生态体系,为信息安全筑牢屏障,面向未来,随着“东数西算”“AI+”等战略的推进,曙光服务器将进一步融合智能计算、绿色计算技术,以更高效、更可靠、更安全的算力支撑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关问答FAQs
Q1:曙光服务器与国外品牌相比,核心优势有哪些?
A1:曙光服务器的核心优势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自主创新能力强,全栈自研技术确保供应链安全,尤其在国产CPU适配、液冷散热等领域技术领先;二是本土化服务优势,全国布局快速响应团队,可根据行业需求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三是绿色节能技术突出,液冷服务器与高效能设计帮助客户降低数据中心运营成本,符合国家“双碳”目标。
Q2:曙光服务器如何保障关键行业业务的高可用性?
A2:曙光服务器通过多重技术保障高可用性:硬件层面采用冗余电源、热插拔硬盘、多网卡设计,避免单点故障;软件层部署集群管理与容灾备份系统,支持实时数据同步与故障自动切换;运维端依托“星云”平台实现7×24小时智能监控,提前预警潜在风险,金融、能源等关键行业还可通过异地双活、三中心架构等方案,确保业务连续性达到99.999%以上。
原创文章,发布者:酷番叔,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cloud.kd.cn/ask/402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