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服务器模式将软件许可证绑定到特定物理或虚拟服务器上,限制的是该服务器上同时连接的用户或设备数量,它适用于用户集中访问少数服务器且并发需求明确的场景,但扩展性较差。
在为企业或组织选择和部署服务器软件(尤其是微软的Windows Server、SQL Server等)时,授权方式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决策点,它直接关系到成本、合规性以及未来的扩展灵活性。“每服务器”是一种常见且重要的授权模式,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每服务器”授权的含义、适用场景、优缺点以及与其他模式的对比,帮助您做出更明智的选择。
“每服务器”授权的核心定义
“每服务器”授权模式的核心在于:授权费用是基于您部署该软件的物理或虚拟服务器实例的数量来计算的。
- “每服务器”的含义: 这里的“服务器”指的是运行该服务器软件的一个独立实例,无论这台服务器是物理机还是虚拟机(VM),只要您在上面安装并运行了需要授权的服务器软件(一个Windows Server操作系统实例),您就需要为该实例购买一份“每服务器”许可证。
- 关注点:服务器实例本身。 这种模式关注的是有多少台“机器”(物理或虚拟)在运行该软件,而不是有多少用户或设备去连接它(虽然连接数通常有限制,见下文)。
“每服务器”授权如何工作?
- 购买许可证: 您需要为您计划部署该服务器软件的每一台物理服务器或每一个虚拟机购买一份“每服务器”许可证,如果您有3台物理服务器和2台虚拟机需要运行Windows Server,您就需要购买5份Windows Server“每服务器”许可证。
- 并发连接限制(CAL隐含): 这是“每服务器”模式的一个关键特征。每份“每服务器”许可证不仅授权了该服务器实例的运行,还包含了允许一定数量的客户端设备或用户同时连接到该服务器的权限。 这个数量通常是固定的(早期版本常包含5个或20个连接权限)。
- 客户端访问许可证(CAL)的关联: 在“每服务器”模式下,您购买的服务器许可证本身“打包”了一定数量的连接权限,这意味着,在初始阶段,您通常不需要为连接到该服务器的用户或设备额外购买单独的客户端访问许可证(CAL),只要同时连接的用户/设备数量不超过您购买的“每服务器”许可证所包含的连接权限总数即可。
- 示例: 您购买了一份包含5个连接权限的Windows Server“每服务器”许可证,这意味着最多可以有5个用户或设备同时连接到这台服务器进行文件共享、打印、应用访问等操作,如果第6个用户尝试连接,将被拒绝(除非您购买更多许可证或增加连接权限包)。
“每服务器”授权最适合哪些场景?
这种模式并非万能,但在特定环境下具有显著优势:
- 小型组织或部门级应用: 当您的用户数量较少(通常少于25-30人),并且这些用户主要连接到少数几台特定的服务器时,“每服务器”模式通常是最简单、成本最低的选择,初始投入清晰,管理相对简单。
- 专用功能服务器: 对于执行单一、特定任务的服务器(一台专门的文件服务器、一台专用的打印服务器、一台仅供少数人访问的特定应用程序服务器),且连接用户范围固定且数量有限时,“每服务器”模式非常合适。
- 临时性或项目型服务器: 为短期项目或测试环境部署的服务器,如果预期用户连接数不多,“每服务器”模式可以避免为可能不再使用的用户购买长期CAL。
- 外部用户访问受限的场景: 如果您的服务器主要供内部员工使用,且外部用户(如客户、合作伙伴)访问非常有限或通过其他机制(如Web应用前端),连接数易于控制,也适合此模式。
- 预算有限且用户增长缓慢: 对于预算紧张且用户增长可预测性较低的小型企业,初始购买少量“每服务器”许可证可能比一次性为所有潜在用户购买CAL更经济。
“每服务器”授权的主要优势
- 初始成本可能较低: 对于用户数量少的环境,购买服务器许可证(内含连接权限)的总成本通常低于购买服务器许可证+为所有用户/设备购买CAL的成本。
- 简单明了: 授权管理相对简单,您只需数清需要运行该软件的服务器数量并购买相应许可证,连接数的管理也相对直观(监控并发连接是否超限)。
- 易于预算: 成本直接与部署的服务器实例数量挂钩,便于进行初始预算规划。
“每服务器”授权的主要局限性与挑战
- 连接数瓶颈: 这是最大的限制,当用户数量增长,并发连接需求超过许可证包含的连接权限时,用户会被拒绝访问,要解决此问题,您只有两个选择:
- 购买更多“每服务器”许可证: 为同一台服务器购买额外的许可证,以增加其允许的并发连接总数(购买第二份许可证,连接数上限从5变成10),但这可能导致成本迅速上升,甚至超过“每用户/每设备”模式。
- 切换到“每用户”或“每设备”模式(通常是一次性的): 微软通常允许从“每服务器”模式一次性转换到“每用户”或“每设备”模式,转换后,您需要为每个需要访问服务器软件的用户或设备购买相应的CAL,但不再受限于单台服务器的连接数,转换后无法再转回“每服务器”。
- 扩展性差: 随着组织规模扩大、用户增多、服务器角色多样化(如用户需要访问多台服务器),“每服务器”模式的管理复杂度和潜在成本会显著增加,变得不再经济高效。
- 虚拟化环境下的复杂性: 在高度虚拟化的环境中,虚拟机数量可能动态变化,为每个运行的虚拟机实例购买“每服务器”许可证可能成本高昂且管理繁琐,针对虚拟化,微软提供了更灵活的授权选项(如基于物理核心的授权+软件保障,允许在特定条件下运行无限虚拟机)。
- 不适合访问多台服务器的用户: 如果一个用户需要同时或频繁访问多台采用“每服务器”授权的服务器,这种模式无法体现规模效益,成本会高于“每用户”CAL模式(一份“每用户”CAL通常允许该用户访问组织内任意数量的指定服务器)。
“每服务器” vs. “每用户/每设备” (CAL模式)
理解“每服务器”的关键在于与另一种主流模式——“每用户”或“每设备”客户端访问许可证(CAL)模式——的对比:
-
“每服务器”:
- 核心:按运行的服务器实例数量授权。
- 连接:包含对单台服务器的有限并发连接权限,管理连接数上限。
- 成本驱动:服务器实例数量 + 单台服务器所需的最大并发连接数。
- 优势:小规模、专用服务器场景下初始成本低、简单。
- 劣势:连接数限制、扩展性差、用户访问多台服务器时成本高。
-
“每用户”或“每设备” (CAL模式):
- 核心:按需要访问服务器的用户或设备数量授权。
- 连接:需要单独购买CAL,一份CAL(用户CAL或设备CAL)授予一个指定用户或设备访问组织内任意数量运行该服务器软件的服务器实例的权利(需注意CAL类型匹配和服务器版本兼容性)。
- 成本驱动:需要访问服务器的用户总数或设备总数。
- 优势:用户/设备增长时扩展性好、用户访问多台服务器无额外成本、无单台服务器连接数瓶颈。
- 劣势:用户/设备数量多时初始成本可能较高、需要准确统计和管理用户/设备数量。
如何做出选择?
选择“每服务器”还是CAL模式,需要仔细评估您的具体环境:
- 评估用户数量和分布: 当前和未来1-3年预计有多少用户?这些用户主要集中访问少数几台服务器,还是需要访问多台不同的服务器?
- 统计服务器数量和用途: 您有多少台物理和虚拟服务器需要部署该软件?它们是通用服务器还是专用服务器?
- 分析并发连接需求: 对于关键服务器,峰值时预计有多少并发连接?
- 考虑未来增长: 组织规模、用户数、服务器数量预计如何增长?
- 计算总拥有成本 (TCO): 分别估算两种模式下的初始许可成本和未来扩展成本(考虑用户增长、服务器增加、可能的模式转换成本)。
“每服务器”授权模式是一种基于服务器实例数量进行授权的方案,其核心在于每份许可证授权一个服务器实例的运行并包含有限的并发客户端连接权限,它在小型组织、用户数量少、专用服务器或临时性服务器场景下具有初始成本低、管理简单的优势,其固有的连接数限制和较差的扩展性使其在用户增长、需要访问多台服务器或高度虚拟化的环境中变得不适用且成本高昂。
在选择授权模式时,务必根据组织的具体规模、用户行为、服务器架构和未来发展计划进行综合评估,对于不确定未来发展或用户数接近模式转换临界点的情况,务必咨询软件供应商(如微软)或其授权合作伙伴,获取专业的授权建议和精确的成本测算,以确保合规并优化投资回报,软件授权规则复杂且可能更新,以官方最新文档和授权专家意见为准。
引用说明:
- 本文中关于微软服务器软件(如Windows Server, SQL Server)授权模式(“每服务器”、“每用户”、“每设备”、CAL、核心授权等)的核心概念、定义、运作方式、适用场景及转换规则,均基于微软官方当前的批量许可文档和产品使用条款进行阐述,具体细节(如包含的连接权限数量、转换政策、虚拟化授权规则)可能随产品版本和许可计划变化,请务必参考最新的微软官方授权资源或咨询微软授权合作伙伴获取最准确信息。
- 总拥有成本(TCO)分析方法是IT采购和资产管理中的通用实践原则。
原创文章,发布者:酷番叔,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cloud.kd.cn/ask/47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