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电脑图标不见了?如何快速调出!

找不到“此电脑”图标?轻松调出有妙招:右键桌面进入“个性化”>“主题”>“桌面图标设置”,勾选“计算机”即可,也可在开始菜单搜索“此电脑”后固定到桌面或任务栏,或通过控制面板路径访问。

在日常使用Windows电脑时,“此电脑”(在旧版Windows中称为“我的电脑”)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入口,它让你能快速访问硬盘驱动器、可移动存储设备(如U盘、移动硬盘)、网络位置以及系统文件夹(如文档、图片、下载等),但有时,这个熟悉的图标可能会从桌面上“消失”,让人一时不知如何是好。

别担心!调出“此电脑”图标其实非常简单,而且有多种可靠的方法,无论你是Windows 10还是Windows 11用户,都可以按照以下步骤操作,我们将从最常用、最推荐的方法开始讲解:

通过桌面设置直接添加(最推荐,永久生效)

这是微软官方推荐、最直接且一劳永逸的方法,适用于Windows 10和Windows 11。

  1. 在桌面空白处点击鼠标右键。
  2. 在弹出的上下文菜单中,找到并选择“个性化”。
    • 在Windows 10中,选择“个性化”后,左侧菜单选择“主题”。
    • 在Windows 10的“主题”设置页面右侧,找到并点击“桌面图标设置”。
    • 在Windows 11中,选择“个性化”后,右侧直接找到并点击“主题”,然后在“相关设置”区域找到并点击“桌面图标设置”。
  3. 打开“桌面图标设置”窗口。 你会看到一个列表,列出了可以显示在桌面上的系统图标。
  4. 勾选“计算机”。 在列表中找到“计算机”这一项(在旧版设置中可能仍显示为“我的电脑”),在其前面的方框里打上勾 (✔)。
  5. 应用并确定:
    • 点击窗口下方的“应用”按钮。
    • 然后点击“确定”按钮关闭窗口。
  6. 查看桌面: 你的桌面上应该立刻出现了“此电脑”(Windows 10/11)或“我的电脑”(旧版Windows)的图标。

为什么这个方法好? 它直接修改了系统的桌面图标显示设置,添加的图标是永久性的,重启电脑后也会存在,这是最符合系统设计逻辑、最稳定的方法。

使用文件资源管理器固定(快速访问)

如果你只是需要快速访问“此电脑”的内容,而不一定非要桌面图标,可以通过文件资源管理器轻松实现:

  1. 打开文件资源管理器:
    • 按键盘上的 Win + E 组合键(最快捷)。
    • 或者点击任务栏上的文件夹图标(通常固定在任务栏)。
    • 或者在开始菜单中搜索“文件资源管理器”并打开。
  2. 找到“此电脑”: 打开文件资源管理器后,默认通常会显示“快速访问”视图,在左侧的导航窗格中,你应该能看到“此电脑”的选项,它通常位于“快速访问”下方,可能和“网络”、“回收站”等并列。
  3. 固定到快速访问(可选):
    • 右键点击左侧导航窗格中的“此电脑”。
    • 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固定到“快速访问””。
    • 这样,“此电脑”就会出现在文件资源管理器左侧“快速访问”的顶部区域,方便你下次快速点击。
  4. 直接访问: 无论是否固定,你都可以随时在文件资源管理器左侧导航窗格中点击“此电脑”来访问其内容(驱动器、文件夹等)。

这个方法适合谁? 适合习惯通过文件资源管理器操作,或者桌面图标太多希望保持简洁的用户,它提供了几乎同样便捷的访问方式。

通过开始菜单搜索(快速启动)

如果你知道名字,直接搜索是最快的启动方式之一:

  1. 打开开始菜单: 点击任务栏左下角的Windows徽标(开始按钮),或者按键盘上的 Win 键。
  2. 输入关键词: 在开始菜单打开的同时,直接开始输入“此电脑”或“我的电脑”。
  3. 选择结果: 在搜索结果中,系统通常会很快显示出“此电脑”的系统应用图标。
  4. 点击打开: 直接点击这个搜索结果,就能打开“此电脑”窗口。

这个方法适合谁? 适合喜欢用键盘操作、追求效率的用户,或者临时需要快速打开的情况。

创建快捷方式(灵活自定义)

如果你想将“此电脑”放在桌面以外的其他地方(比如任务栏或另一个文件夹),可以手动创建快捷方式:

  1. 打开文件资源管理器:Win + E
  2. 导航到此电脑: 在左侧导航窗格中,确保你能看到“此电脑”,如果没看到,参考方法二。
  3. 创建快捷方式:
    • 方法A (拖放): 按住键盘上的 Alt 键不放,然后用鼠标左键将左侧导航窗格中的“此电脑”拖拽到你的桌面上,松开鼠标左键和 Alt 键,桌面上就会出现一个“此电脑 – 快捷方式”。
    • 方法B (右键菜单):
      • 在左侧导航窗格中,右键点击此电脑”。
      • 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显示更多选项”(Windows 11可能需要这一步)。
      • 在扩展菜单中,选择“发送到”。
      • 在“发送到”的子菜单中,选择“桌面 (创建快捷方式)”。
  4. 使用快捷方式: 现在桌面上就有了“此电脑”的快捷方式图标,双击即可打开,你可以将此快捷方式复制移动到其他你方便的位置(如任务栏:右键点击快捷方式 -> 选择“固定到任务栏”)。

这个方法适合谁? 适合需要高度自定义图标位置,或者桌面图标被隐藏但任务栏可用的用户。

找不到“桌面图标设置”或勾选后图标仍不显示?

  • 检查Windows版本: 极老的Windows版本(如Windows 7)设置路径略有不同,但基本思路一致(桌面右键 -> 个性化 -> 更改桌面图标)。
  • 管理员账户: 确保你使用的是具有管理员权限的账户,某些系统策略可能限制普通用户修改桌面图标。
  • 第三方主题/优化软件: 某些第三方桌面美化工具或系统优化软件可能会隐藏或修改系统图标,尝试暂时禁用这些软件或恢复默认主题。
  • 系统文件检查: 在极少数情况下,系统文件损坏可能导致问题,可以尝试在命令提示符(管理员)中运行 sfc /scannow 命令来扫描和修复系统文件(需谨慎操作,了解命令含义)。

调出“此电脑”(我的电脑)图标并非难事。最推荐、最可靠的方法是使用“桌面图标设置”(方法一),它能永久解决问题,如果你只是需要访问其内容,通过文件资源管理器(方法二)或开始菜单搜索(方法三)同样高效便捷,需要自定义位置时,创建快捷方式(方法四)提供了最大的灵活性。

选择最适合你习惯和需求的方法,就能轻松找回这个管理电脑文件和设备的必备入口!


引用与说明:

  • 本文所述操作方法基于 Microsoft Windows 10 (版本 22H2) 和 Windows 11 (版本 23H2) 官方用户界面和设置选项,是微软提供的标准功能。
  • “桌面图标设置”路径 (Control Panel\All Control Panel Items\Personalization\Desktop Icons) 是Windows操作系统内置的核心设置模块。
  • 文件资源管理器 (explorer.exe) 是Windows管理文件和文件夹的官方组件。
  • 开始菜单搜索功能是Windows系统级集成的搜索服务。
  • 创建快捷方式是利用Windows Shell提供的标准功能。
  • 故障排查建议参考了常见的用户问题解决经验和微软基础支持知识库的通用思路。sfc /scannow 是微软官方提供的系统文件检查器工具命令。

原创文章,发布者:酷番叔,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cloud.kd.cn/ask/5689.html

(0)
酷番叔酷番叔
上一篇 2025年6月27日 06:09
下一篇 2025年6月27日 06:30

相关推荐

  • 如何轻松连接远程主机?

    常规退出方法(推荐)使用退出命令在已建立的Telnet会话中,直接输入以下命令之一:exit或quit按下回车后,会话会立即终止并返回本地终端,快捷键组合若命令输入无响应(如网络延迟),尝试:Ctrl + D:发送EOF(文件结束符),安全关闭连接,强制退出方法(会话卡顿时使用)进入Telnet命令模式按下转义……

    2025年7月13日
    800
  • 不懂Linux命令如何高效工作?

    Linux 命令是高效管理和操作 Linux 系统的核心工具,掌握它们能极大提升系统管理、自动化任务和服务器运维的效率,是深入理解操作系统和解决技术问题的必备基础技能。

    2025年7月2日
    1100
  • 失眠怎么办快速入睡?

    在Linux系统中,ll命令并非独立程序,而是ls -l(长格式列出文件信息)的常用别名(alias),由于大多数Linux发行版默认未设置该别名,用户需手动配置,以下是详细操作指南:为什么需要配置ll命令?本质是别名:ll是ls -l –color=auto的快捷方式(部分系统可能略有差异),用于以详细格式……

    2025年6月20日
    1300
  • 宏是自动化神器?效率翻倍全靠它!

    宏是办公软件中的自动化助手,通过录制或编写指令集,能一键自动执行重复性操作,显著提升工作效率,是简化复杂任务的强大工具。

    2天前
    700
  • 如何快速启动圆弧命令ARC?

    启动圆弧命令(ARC)是CAD软件中绘制圆弧的基础工具,用户可通过菜单、工具栏图标或命令行输入”ARC”激活,启动后需指定起点、圆心、端点、角度或半径等参数来精确创建所需圆弧。

    3天前
    7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80-8834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HI@E.KD.CN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