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备工作
-
硬件需求
- SD卡(建议Class 10以上,容量≥16GB)
- SD卡读卡器
- 目标设备(如树莓派、笔记本电脑)
-
软件与资源
- Linux镜像:从官方渠道下载(如Ubuntu、Raspberry Pi OS)
- 烧录工具(任选其一):
- Windows/macOS:BalenaEtcher(图形化,推荐新手)
- Windows:Rufus
- Linux/macOS:
dd
命令(终端工具)
烧录步骤(分系统说明)
▷ 通用方法:BalenaEtcher(全平台适用)
- 插入SD卡,打开Etcher
- 点击 “Select Image” 选择下载的Linux镜像文件(如
.iso
或.img
) - 点击 “Select Target” 确认SD卡设备(务必核对容量,避免误选其他磁盘)
- 点击 “Flash!” 开始烧录,等待进度条完成(5-20分钟)
- 提示 “Flash Complete!” 后安全弹出SD卡
优势:自动验证数据完整性,操作简单,避免误操作风险
▷ Windows:Rufus(高级选项)
- 打开Rufus,在 “设备” 下拉菜单选择SD卡
- “引导类型选择” → 点击 “选择” 加载Linux镜像
- 分区类型选 “GPT”(UEFI设备)或 “MBR”(传统BIOS)
- 点击 “开始” → 确认警告 → 等待完成
▷ macOS/Linux:dd
命令(终端操作)
lsblk # Linux(查找类似 /dev/sdb) # 2. 卸载SD卡(勿跳过!) diskutil unmountDisk /dev/disk2 # macOS sudo umount /dev/sdb* # Linux # 3. 烧录镜像(替换/dev/disk2和镜像路径) sudo dd if=~/Downloads/ubuntu-22.04.img of=/dev/disk2 bs=4M status=progress # 4. 完成后同步数据 sync
警告:
dd
命令会覆盖目标设备数据,输错设备路径可能导致硬盘数据丢失- 仅推荐熟悉终端的用户使用
烧录后验证
- 基础检查
- 重新插入SD卡,查看是否出现
boot
分区(如EFI
文件夹)
- 重新插入SD卡,查看是否出现
- 数据校验(Etcher自动完成)
- 手动校验:对比镜像文件的SHA256哈希值(官方提供)
shasum -a 256 /path/to/linux-image.img # 与官网值比对
- 手动校验:对比镜像文件的SHA256哈希值(官方提供)
安全提示与常见问题
- SD卡无法启动?
- 确认镜像兼容设备(如树莓派需专用镜像)
- 使用SD Card Formatter彻底格式化SD卡
- 烧录失败?
- 更换读卡器或SD卡(劣质卡易导致错误)
- 关闭杀毒软件(可能拦截写入)
- 数据安全
- 操作前备份SD卡数据(烧录会清空所有内容)
- 避免强制拔出SD卡,使用系统 “安全弹出” 功能
为什么需要专业工具?
- BalenaEtcher/Rufus:自动处理分区表、引导扇区等底层细节,降低操作门槛
- 官方镜像:确保无恶意篡改(第三方镜像可能植入后门)
- 验证机制:防止因传输错误导致系统崩溃
重要原则:始终通过可信渠道获取工具和镜像,避免使用来源不明的破解软件
引用说明:
- 烧录工具:BalenaEtcher(GPL-3.0开源许可)、Rufus(GPLv3许可)
- Linux镜像源:Ubuntu官方、Raspberry Pi OS
- SD卡标准:SD Association
遵循本指南,您可安全高效地完成Linux系统烧录,如遇复杂问题,建议查阅设备制造商文档或社区论坛(如树莓派Raspberry Pi Forums)。
原创文章,发布者:酷番叔,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cloud.kd.cn/ask/63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