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冷静,遵循系统性步骤:先诊断问题根源,再按顺序执行解决方案,逐步排查故障,最终恢复系统正常运行。
当您的系统遇到“SCSI命令中止”(SCSI Command Aborted)错误时,这通常意味着主机(如您的服务器或工作站)与连接的SCSI设备(如硬盘、磁带机、或通过SCSI协议连接的SAN存储LUN)之间的通信出现了问题,这条错误信息表明主机发送给设备的命令被设备或中间路径(如HBA卡、光纤通道交换机)主动终止了,导致命令未能成功执行,这往往预示着潜在的硬件故障、配置错误或兼容性问题,需要及时排查。
第一步:收集关键信息 (信息是诊断的基础)
- 错误日志定位:
- 在操作系统日志中(Linux:
/var/log/messages
,dmesg
,journalctl
; Windows: 事件查看器 -> 系统日志; VMware ESXi:/var/log/vmkernel.log
)仔细查找包含“SCSI Command Aborted”、“SCSI Abort”、“SCSI sense”、“I/O error”、“Device reset”等关键词的错误条目。记录下精确的错误信息、时间戳、涉及的设备标识符(如/dev/sdX
,naa.xxx
, 或 WWPN)以及可能伴随的Sense Key和ASC/ASCQ代码(这些是设备返回的具体错误原因代码,极其重要)。
- 在操作系统日志中(Linux:
- 识别受影响设备:
- 确定是哪个具体的物理磁盘、逻辑卷(LUN)、磁带机或HBA卡报告了错误,在Linux中,
lsscsi
或ls -l /dev/disk/by-path/
命令很有帮助,在存储区域网络(SAN)环境中,需要识别对应的存储阵列端口、目标LUN和主机HBA端口。
- 确定是哪个具体的物理磁盘、逻辑卷(LUN)、磁带机或HBA卡报告了错误,在Linux中,
- 了解操作上下文:
错误发生时系统正在执行什么操作?(启动操作系统、运行数据库备份、执行大型文件传输、虚拟机操作?)是偶发还是频繁出现?是否在特定操作或负载下触发?
第二步:初步检查与简单修复 (排除常见、易解决的问题)
- 物理连接检查 (重中之重!):
- 线缆: 彻底检查连接SCSI/SAS/FC设备的所有线缆(电源线、数据线),确保连接牢固无松动。仔细查看线缆是否有明显的物理损伤(压痕、弯折过度、接头针脚弯曲/断裂/氧化),尝试更换可疑线缆(尤其是备用线缆)是最直接有效的测试方法。
- 接口/端口: 检查设备接口(硬盘背板接口、HBA卡端口、交换机端口)是否有灰尘、异物或物理损坏,尝试将设备或线缆连接到HBA卡或交换机上的不同端口。
- 环境: 确保设备通风良好,没有过热迹象(过热是电子设备故障的常见诱因),检查机架内气流是否通畅。
- 重启相关组件 (谨慎操作):
- 如果环境允许,尝试重启受影响的物理设备(如外置磁盘柜、磁带库)。
- 重启主机服务器操作系统有时能清除临时的通信状态错误或重置HBA卡。
- 重要提示: 重启操作有风险,务必评估业务影响,优先在维护窗口进行,重启前确保有可行的回退计划(如备份),对于关键业务存储设备,重启需特别谨慎,最好先咨询厂商支持。
- 检查设备状态 (存储阵列/磁带库):
- 如果错误设备位于外部存储阵列或磁带库中,登录其管理界面(CLI或GUI),仔细检查该物理磁盘、LUN、控制器端口、扩展柜的状态,查看是否有硬件故障告警(如磁盘预测性故障、故障磁盘、端口错误计数激增)、缓存电池状态、固件状态等,存储阵列通常有详细的日志可供分析。
第三步:中级诊断 (操作系统与驱动层面)
- SCSI日志增强 (Linux):
- 在Linux系统中,可以临时提高SCSI日志级别以捕获更详细的信息,帮助诊断:
echo "scsi logging level" > /proc/sys/dev/scsi/logging_level
(将 `
替换为所需的级别,例如
0x1或
0x1F表示更详细,具体值参考内核文档。**注意:高级别日志可能产生大量输出,仅用于诊断,完成后需恢复默认值,通常为
0**),观察
/var/log/messages或
dmesg` 输出。 - 使用
sg_logs
命令(来自sg3_utils
包)查询设备的日志页信息,可能包含错误统计和内部状态:sg_logs -a /dev/sdX # 查看设备所有支持的日志页摘要 sg_logs --select=2 --page=0x18 /dev/sdX # 示例:查看特定日志页(如0x18, SCSI命令失败信息)
- 在Linux系统中,可以临时提高SCSI日志级别以捕获更详细的信息,帮助诊断:
- 检查驱动与固件:
- HBA卡驱动: 确认主机总线适配器(HBA卡,如QLogic, Emulex, Broadcom/LSI)的驱动程序版本,访问HBA卡厂商官网,检查是否有更新的、经过认证的驱动程序版本可用,过时或有已知Bug的驱动是常见原因。升级驱动前务必阅读发行说明和兼容性列表,并备份系统。
- HBA卡固件: 同样,检查HBA卡的固件版本,并与厂商推荐的最新稳定版本对比。固件升级通常风险较高,需严格遵循厂商指南并在维护窗口进行。
- 设备固件: 检查硬盘、SSD或磁带机本身的固件版本,存储阵列中的磁盘固件通常由阵列控制器管理,但也需确认阵列整体固件是否最新,访问设备(磁盘/阵列)厂商支持站点获取信息。
- 路径与多路径配置 (SAN环境):
- 在SAN环境中,如果使用了多路径软件(如Linux DM-Multipath, VMware PSA/NMP),检查多路径配置是否正确。
- 使用多路径工具(
multipath -ll
,esxcli storage nmp path list
)查看所有路径的状态,是否有路径处于failed
,offline
,dead
状态?尝试rescan
操作(具体命令因OS和存储类型而异,如rescan-scsi-bus.sh
,echo "- - -" > /sys/class/scsi_host/hostX/scan
, VMware的存储重新扫描)看能否恢复路径。 - 检查SAN交换机端口状态,是否有错误计数(CRC错误、信号丢失、协议错误等)异常增加,尝试更换光纤模块(SFP)或使用交换机端口诊断工具。
第四步:高级分析与故障定位
- 解读Sense Key和ASC/ASCQ:
- 在第一步收集的错误日志中,找到类似
sense key: 0xXX, ASC: 0xXX, ASCQ: 0xXX
的信息,这些代码是SCSI设备报告具体失败原因的核心。 - 查阅SCSI Sense Code标准文档(如T10 SPC标准)或利用在线查询工具,常见的Sense Key包括:
0x02 (KEY_NOT_READY)
: 设备未准备好(可能正在启动、复位、介质未加载)。0x03 (KEY_MEDIUM_ERROR)
: 介质错误(磁盘坏道、磁带介质问题)。0x04 (KEY_HARDWARE_ERROR)
: 硬件错误(磁盘物理故障、控制器问题)。0x05 (KEY_ILLEGAL_REQUEST)
: 非法请求(不支持的SCSI命令、参数错误、LUN无效)。0x06 (KEY_UNIT_ATTENTION)
: 单元注意(设备状态改变,如复位、LUN映射改变、模式页改变)。0x0B (KEY_ABORTED_COMMAND)
: 命令中止(通常由主机或设备主动中止,需要结合ASC/ASCQ)。
- ASC/ASCQ 提供了更精确的子原因(
0x29/0x00
可能表示电源开启复位,0x04/0x44
可能表示内部目标故障)。精确解读这些代码是定位根源(是主机问题、路径问题还是设备自身问题)的关键。
- 在第一步收集的错误日志中,找到类似
- 隔离测试:
- 更换设备: 如果怀疑是单个磁盘或磁带机故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将其更换为已知良好的同型号设备,观察问题是否消失,这是确认设备故障最直接的方法。
- 更换HBA卡/端口: 如果怀疑HBA卡或特定端口故障,将设备连接到备用的HBA卡或同一卡的不同端口。
- 更换路径/交换机: 在SAN环境中,尝试绕过特定的光纤通道交换机或使用不同的ISL路径。
- 最小化环境: 如果可能,尝试在另一台配置相似(或更简单)的主机上连接该设备,看问题是否重现,以排除特定主机配置或软件问题。
- 性能与负载分析:
- 检查系统资源(CPU、内存、I/O队列深度)在错误发生时是否饱和,过高的负载可能导致命令超时或被中止。
- 使用I/O监控工具(如Linux
iostat -x
,sar -d
; Windows性能监视器)观察设备的I/O延迟(await
,svctm
)、队列长度、错误计数等指标,持续的异常高延迟或错误计数增长是问题的明显迹象。
- 联系厂商支持:
- 当您完成了以上步骤,收集了详细的日志(操作系统日志、存储阵列日志、HBA卡日志、交换机日志)、Sense Code信息、设备型号、驱动/固件版本以及您已尝试的故障排除措施后,如果问题仍未解决,务必联系相关硬件设备的厂商技术支持(服务器厂商、存储阵列厂商、HBA卡厂商、硬盘/SSD厂商),提供完整的信息能极大加快支持工程师的诊断速度。
第五步:预防措施 (减少未来发生概率)
- 定期维护:
- 固件/驱动更新: 建立流程,定期检查并在测试环境验证后,在生产维护窗口更新HBA卡驱动、固件以及关键存储设备的固件。
- 硬件巡检: 定期进行物理检查,查看线缆状态、设备指示灯、环境温度、灰尘堆积情况,清洁设备风扇和通风口。
- 备份与验证: 确保所有重要数据都有可靠且经过验证的备份! SCSI命令中止可能是严重硬件故障的前兆。
- 监控与告警:
- 部署完善的监控系统(如Zabbix, Nagios, Prometheus + Grafana, 或存储/服务器厂商的管理软件),监控关键指标:磁盘SMART状态、存储控制器状态、HBA卡状态、端口错误计数(CRC、信号丢失)、I/O延迟、队列深度、操作系统SCSI错误日志条目等,设置合理的阈值告警,以便在问题恶化前及时发现。
- 使用高质量组件:
- 在采购和备件时,选择经过认证的、可靠的线缆、HBA卡、扩展器、光纤模块(SFP),劣质线缆是间歇性SCSI问题的常见元凶。
- 遵循最佳实践:
- 在配置SAN环境时,严格遵守多路径配置、分区(Zoning)、LUN Masking的最佳实践。
- 确保操作系统、驱动、多路径软件、存储阵列固件之间的版本兼容性。
处理“SCSI命令中止”错误是一个需要耐心和系统性的过程。从最基础的物理连接检查开始,逐步深入到日志分析、驱动固件更新、Sense Code解读和隔离测试。 始终优先考虑物理层问题(线缆、端口、设备本身)。详细记录每一步的操作和结果至关重要。 当自行排查困难时,及时联系相关硬件厂商的专业支持,并提供尽可能完整的诊断信息,通过实施有效的预防措施(更新、监控、巡检、备份),可以显著降低此类错误发生的频率和影响。
引用与参考说明:
- SCSI Primary Commands (SPC) 标准 (如SPC-5): 定义了SCSI命令集和Sense Data格式,由T10技术委员会维护 (https://www.t10.org),这是解读Sense Key和ASC/ASCQ代码的权威依据。
- 操作系统官方文档:
- Linux:
man
手册页 (dmesg
,lsscsi
,sg_logs
,multipath
), Red Hat Knowledge Base, SUSE Documentation, Ubuntu Documentation。 - Windows: Microsoft Docs – 事件查看器、磁盘管理、存储相关技术文档。
- VMware ESXi: VMware Documentation – 存储管理、日志文件、CLI命令 (
esxcli storage ...
)。
- Linux:
- 硬件厂商文档与支持站点: 服务器厂商(Dell EMC, HPE, Lenovo, Cisco UCS等)、存储阵列厂商(Dell EMC, NetApp, Pure Storage, HPE Nimble, IBM等)、HBA卡厂商(Broadcom/Avago/LSI, Marvell/QLogic, ATTO等)、硬盘/SSD厂商(Seagate, Western Digital, Toshiba, Samsung, Kioxia等)提供的产品手册、支持文章、固件/驱动下载页面、最佳实践指南。这些是获取针对您具体硬件型号的、最准确诊断步骤和解决方案的关键来源。
- SAN交换机厂商文档: Brocade (现博通), Cisco MDS, 等提供的交换机配置指南、诊断命令手册、端口错误统计说明。
原创文章,发布者:酷番叔,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cloud.kd.cn/ask/68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