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需要刷新DNS?
DNS缓存存储了域名与IP的映射关系,加速访问速度,但当网站更换服务器、IP变更或遭遇DNS污染时,缓存可能导致解析错误或无法访问,刷新DNS可强制系统获取最新记录,适用于:
- 网站迁移后无法访问
- 域名解析延迟或失败
- 网络安全策略更新后
不同系统环境的刷新方法
根据Linux发行版和服务管理工具选择对应方案:
Systemd-Resolved(Ubuntu 18.04+/Debian 10+等主流发行版)
sudo systemd-resolve --flush-caches # 清除DNS缓存 sudo systemd-resolve --statistics # 验证缓存已清空(显示"Current Cache Size: 0")
DNSMasq(常见于路由器或轻量级DNS服务)
sudo systemctl restart dnsmasq # 重启服务刷新缓存sudo killall -HUP dnsmasq
NSCD(Name Service Cache Daemon)
sudo systemctl restart nscd # 重启服务 # 或直接清除缓存文件 sudo rm -f /var/cache/nscd/hosts sudo nscd -i hosts # 重建缓存
BIND(专业DNS服务器)
sudo rndc flush # 清除缓存 sudo rndc status # 检查状态
无缓存服务的系统(如Alpine Linux)
直接修改/etc/resolv.conf
更换DNS服务器:
sudo echo "nameserver 8.8.8.8" > /etc/resolv.conf # 使用Google DNS
验证DNS刷新结果
执行命令后,通过以下方式确认是否生效:
dig example.com | grep "Query time" # 首次查询时间应较高(非缓存) ping example.com # 检查解析是否正常 nslookup example.com # 查看解析结果
常见问题解决
- 权限不足错误:命令前加
sudo
提权。 - 服务未运行:使用
systemctl status dnsmasq
检查状态,通过sudo systemctl start dnsmasq
启动。 - 解析仍失败:检查网络配置(
/etc/nsswitch.conf
)或防火墙规则。
场景 | 推荐命令 | 生效时间 |
---|---|---|
现代Linux发行版 | systemd-resolve --flush-caches |
即时生效 |
路由器/轻量级环境 | systemctl restart dnsmasq |
1-2秒 |
企业级DNS服务器 | rndc flush |
即时生效 |
关键提示:
- 刷新DNS不会影响系统稳定性,可安全操作。
- 若问题持续,检查本地网络或联系域名注册商。
- 定期刷新有助于提升网络安全,避免缓存投毒攻击。
引用说明:
操作指南基于Linux官方文档(systemd-resolved手册页、BIND管理员手册)及Red Hat、Ubuntu知识库的实践验证。
原创文章,发布者:酷番叔,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cloud.kd.cn/ask/70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