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SSH协议加密连接远程计算机,在命令行界面安全执行操作和管理任务,是远程登录服务器最常用的方法。
在OpenWrt系统中,命令行(CLI)是管理路由器、配置网络服务和排查故障的核心工具,通过命令行,用户可以直接访问Linux底层环境,执行高级操作,以下是三种进入OpenWrt命令行的详细方法,操作前请确保路由器已刷入OpenWrt固件并正常启动。
适用场景:从同一局域网的电脑或远程设备连接。
所需工具:SSH客户端(如PuTTY、OpenSSH、Termius)。
步骤:
- 获取路由器IP地址
- 登录OpenWrt的Web管理界面(Luci),在”概览”页面查看”IPv4地址”(通常为
168.1.1
)。 - 或在电脑上执行命令(Windows:
ipconfig
,Linux/macOS:ifconfig
),查看网关地址。
- 登录OpenWrt的Web管理界面(Luci),在”概览”页面查看”IPv4地址”(通常为
- 打开SSH客户端
- Windows:下载PuTTY,输入路由器IP,端口默认
22
,连接类型选”SSH”。 - Linux/macOS:终端输入
ssh root@路由器IP
(如ssh root@192.168.1.1
)。
- Windows:下载PuTTY,输入路由器IP,端口默认
- 输入登录凭证
- 用户名:默认为
root
。 - 密码:首次登录需输入Web界面设置的密码;未修改则尝试默认密码(如空密码或
admin
)。
- 用户名:默认为
- 成功进入
- 终端显示
root@OpenWrt:~#
即表示已进入命令行环境。
- 终端显示
通过串口控制台(物理访问)
适用场景:SSH无法连接时(如网络配置错误),需物理接触路由器。
所需工具:USB转TTL串口模块、杜邦线、终端软件(如PuTTY、Screen)。
步骤:
- 硬件准备
- 拆解路由器,找到主板的UART串口针脚(通常标有TX、RX、GND)。
- 用杜邦线连接:
- USB转TTL模块的TX → 路由器RX针脚
- RX → 路由器TX针脚
- GND → 路由器GND针脚(切勿接错,可能损坏设备)。
- 配置终端软件
- 电脑安装串口驱动,查看串口号(Windows设备管理器→端口)。
- 打开PuTTY,选择”Serial”,设置:
- 串行端口:如
COM3
(Windows)或/dev/ttyUSB0
(Linux)。 - 波特率:通常为
115200
(部分旧设备为57600
)。
- 串行端口:如
- 连接并登录
- 路由器通电,终端显示启动日志。
- 出现
OpenWrt login:
后输入root
,密码与SSH相同。
通过Web界面终端(Luci)
适用场景:快速执行简单命令,无需额外工具。
步骤:
- 浏览器访问OpenWrt的Web管理地址(如
http://192.168.1.1
)。 - 输入用户名(
root
)和密码登录Luci界面。 - 导航至 “系统” → “TTYD 终端”(部分版本位于”服务”菜单)。
- 网页内嵌的终端窗口会自动加载,输入命令即可操作(功能与SSH相同)。
安全与注意事项
- 修改默认密码
- 首次登录后立即执行
passwd
命令修改密码,防止未授权访问。
- 首次登录后立即执行
- 防火墙配置
- 若需远程SSH,在Luci的 “网络” → “防火墙” 中开放22端口,并限制IP范围。
- 备份配置
- 重要操作前用
sysupgrade -b /tmp/backup.tar
备份系统设置。
- 重要操作前用
- 故障排查
- SSH连接失败:检查IP是否正确、防火墙是否阻止、SSH服务是否运行(
/etc/init.d/sshd status
)。 - 串口无输出:确认波特率、针脚连接顺序,尝试交换TX/RX线序。
- SSH连接失败:检查IP是否正确、防火墙是否阻止、SSH服务是否运行(
命令行基础操作示例
- 更新软件包:
opkg update && opkg upgrade
- 重启网络:
/etc/init.d/network restart
- 查看IP配置:
ifconfig
或ip address
- 退出会话:输入
exit
或按Ctrl + D
。
引用说明参考OpenWrt官方文档(openwrt.org/docs)及常见硬件串口调试指南,确保方法经过实践验证,操作涉及硬件修改时,请优先查阅设备厂商的串口针脚定义以避免损坏。
原创文章,发布者:酷番叔,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cloud.kd.cn/ask/83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