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器配置RAID需选择合适级别(如1/5/6/10),使用硬件卡或软件方案初始化阵列,配置热备盘并启用监控,关键最佳实践包括:理解不同级别冗余与性能、定期检查状态、及时更换故障盘、保持固件更新,并始终结合可靠备份策略确保数据安全。
在服务器环境中,数据的安全性和性能至关重要,RAID(独立磁盘冗余阵列)技术是实现这两项目标的核心手段之一,它通过将多个物理硬盘驱动器组合成一个或多个逻辑单元,提供数据冗余、提升性能或两者兼得,正确配置服务器 RAID 是系统管理员和 IT 专业人员的一项基本技能,本文将深入探讨如何规划和执行服务器 RAID 配置,涵盖从准备工作到后期管理的全流程。
理解 RAID 级别:选择适合您需求的方案
在动手配置之前,选择合适的 RAID 级别是第一步,不同的 RAID 级别提供不同的冗余、性能和容量利用率组合,以下是服务器中最常用的几种 RAID 级别:
-
RAID 0 (条带化):
- 原理: 将数据分割成块(条带),并交替写入多个磁盘。
- 优点: 极高的读写性能(理论上接近单盘速度的 N 倍,N 为磁盘数)。
- 缺点: 无冗余,任何一块磁盘故障都会导致整个阵列数据丢失。
- 适用场景: 对性能要求极高、且数据可临时性或非关键性的场景(如视频编辑缓存、临时数据处理)。不推荐用于需要数据保护的服务器关键数据。
-
RAID 1 (镜像):
- 原理: 将数据完全复制(镜像)到另一块磁盘上。
- 优点: 提供 100% 的数据冗余(一块磁盘故障,另一块有完整数据),读取性能有所提升(可从任意盘读取)。
- 缺点: 写入性能与单盘相当(需写入两份),磁盘利用率低(50%,2 块 1TB 盘只有 1TB 可用空间)。
- 适用场景: 对数据安全性要求极高、但容量需求不大的场景(如操作系统盘、关键的小型数据库)。
-
RAID 5 (带分布式奇偶校验的条带化):
- 原理: 数据条带化分布在多个磁盘上,同时生成奇偶校验信息并分布式存储在所有磁盘上,校验信息用于在单块磁盘故障时重建数据。
- 优点: 提供单磁盘故障冗余,良好的读取性能,磁盘利用率较高((N-1)/N,3 块 1TB 盘有 2TB 可用空间)。
- 缺点: 写入性能受校验计算影响(尤其是小文件写入),重建阵列时性能下降明显,且期间若第二块盘故障则数据全失,至少需要 3 块磁盘。
- 适用场景: 通用文件服务器、应用服务器、中小型数据库等需要良好平衡性能、容量和冗余的场景,是服务器中最常用的级别之一。
-
RAID 6 (带双分布式奇偶校验的条带化):
- 原理: 类似于 RAID 5,但使用两组独立的奇偶校验信息,分布式存储。
- 优点: 提供双磁盘故障冗余,读取性能良好,磁盘利用率较高((N-2)/N,4 块 1TB 盘有 2TB 可用空间)。
- 缺点: 写入性能比 RAID 5 更低(需计算两组校验),重建时间更长,至少需要 4 块磁盘。
- 适用场景: 对数据安全性要求极高的场景,或使用大容量 SATA 硬盘(重建时间长,风险高)、无法频繁备份的关键数据存储。
-
RAID 10 (RAID 1+0):
- 原理: 先做镜像(RAID 1),再做条带化(RAID 0),4 块盘:两两镜像成两组,然后这两组再条带化。
- 优点: 结合了 RAID 1 的高冗余和 RAID 0 的高性能,提供单磁盘故障冗余(每组镜像中最多坏一块),且重建速度快(只需复制镜像对中好的那块盘),读取和写入性能都非常出色。
- 缺点: 磁盘利用率低(50%),至少需要 4 块磁盘(且需偶数)。
- 适用场景: 对性能和冗余要求都极高的关键应用,如大型数据库、虚拟化主机、高交易量应用服务器。
选择 RAID 级别的关键考虑因素:
- 数据重要性: 数据丢失的容忍度?需要多高的冗余级别(RAID 1, 5, 6, 10)?
- 性能需求: 主要是读密集还是写密集?需要多高的 IOPS 和吞吐量?
- 预算和容量: 可投入的磁盘数量?可接受的磁盘利用率(有效容量)?
- 磁盘类型: 使用 SSD 还是 HDD?SSD 性能好,RAID 5/6 的写入惩罚影响相对较小;大容量 HDD 重建时间长,RAID 6 或 10 更安全。
- 应用场景: 数据库、文件服务、虚拟化、邮件服务器等各有侧重。
服务器 RAID 配置前的准备工作
-
明确需求与规划:
- 确定服务器的主要用途和负载类型。
- 根据上述因素选择合适的 RAID 级别。
- 计算所需磁盘数量、类型(SAS/SATA/NVMe SSD)、容量和转速/性能指标。
- 规划阵列布局:哪些盘用于操作系统?哪些盘用于数据?是否需要多个 RAID 卷?
-
硬件准备:
- 服务器: 确保服务器有足够的硬盘槽位和兼容的接口(SATA, SAS, NVMe)。
- RAID 控制器卡: 大多数服务器主板集成了基本的 RAID 功能(如 Intel RST, AMD RAID),但强烈建议使用专业的硬件 RAID 控制器卡,硬件 RAID 卡拥有专用的处理器(ROC)和缓存(通常带电池或闪存保护 BBU/Flash Backup Unit),能显著提升性能(尤其是 RAID 5/6 的写入)、提供更丰富的管理功能和更高的可靠性,选择与服务器兼容、支持所需 RAID 级别和磁盘数量的控制器卡,确保缓存大小(如 1GB, 2GB)满足需求。
- 硬盘: 使用企业级硬盘,它们专为 7×24 小时运行设计,具有更高的可靠性、更长的 MTBF(平均无故障时间)和更好的错误恢复控制(ERC/TLER/CCTL),这对 RAID 重建至关重要。避免使用桌面级硬盘,它们在遇到错误时可能长时间尝试恢复,导致 RAID 控制器误判其故障而将其踢出阵列,引发不必要的故障转移甚至数据丢失。
- 备用盘 (Hot Spare): 强烈建议配置一块或多块与阵列中磁盘型号、容量相同的硬盘作为热备盘,当阵列中某块活动盘故障时,热备盘会自动接管并开始重建,无需人工干预,极大缩短风险窗口期。
- 数据备份: ⚠️ 最重要的一步! RAID 不是备份的替代品!它主要防止硬件故障导致的服务中断和数据丢失,但无法防止软件错误、病毒攻击、人为误删除或整个服务器(如火灾、盗窃)的灾难,在配置 RAID 前,务必确保有可靠、独立于本机的备份策略和恢复方案,配置 RAID 过程中也可能有风险。
-
软件与工具:
- 准备好服务器的操作系统安装介质(如 Windows Server, Linux ISO)。
- 下载并准备好 RAID 控制器卡的最新固件(Firmware)和驱动程序(Driver),将其放在 U 盘或其他便于安装过程中访问的位置。
- 熟悉 RAID 控制器的管理界面(通常通过 BIOS/UEFI 配置工具或操作系统下的管理软件访问)。
配置服务器 RAID 的详细步骤(通用流程)
以下流程以使用硬件 RAID 控制器卡为例,通过其 BIOS/UEFI 配置工具进行配置,具体界面和选项名称因不同厂商(如 Broadcom/Avago/LSI, Dell PERC, HPE Smart Array, Adaptec)和型号而异,但核心逻辑相似。
-
物理安装:
- 关闭服务器电源,拔掉电源线。
- 打开机箱,将 RAID 控制器卡(如果未集成)安装到合适的 PCIe 插槽上。
- 将准备好的企业级硬盘安装到服务器硬盘托架中,并连接好数据线和电源线,确保连接牢固。
- 如果需要热备盘,也一并安装。
-
进入 RAID 控制器配置界面:
- 连接显示器、键盘。
- 接通服务器电源并开机。
- 在开机自检(POST)过程中,注意屏幕提示(通常在屏幕底部或顶部),通常会显示按特定组合键(如
Ctrl+R
for LSI/Broadcom,F8
for some Adaptec,F10
for HPE,Ctrl+S
for some Intel)进入 RAID 控制器的配置工具(Configuration Utility 或 BIOS),在提示出现时迅速按下相应键。
-
初始化/清除新磁盘(如果需要):
- 新磁盘或之前用于其他阵列的磁盘可能需要初始化(Initialization)或清除配置(Clear Configuration),在配置工具中找到管理物理磁盘的选项,选择新磁盘并执行初始化操作(这会擦除磁盘上的所有数据!),如果磁盘状态显示为
Unconfigured Good
或类似,通常可以直接使用。
- 新磁盘或之前用于其他阵列的磁盘可能需要初始化(Initialization)或清除配置(Clear Configuration),在配置工具中找到管理物理磁盘的选项,选择新磁盘并执行初始化操作(这会擦除磁盘上的所有数据!),如果磁盘状态显示为
-
创建虚拟磁盘 (Virtual Drive / Logical Drive / Array):
- 在配置工具主菜单中找到类似
Create Virtual Drive
或Create Array
的选项。 - 选择 RAID 级别: 从列表中选择您规划好的 RAID 级别(如 RAID 1, RAID 5, RAID 6, RAID 10)。
- 选择物理磁盘 (PD): 浏览物理磁盘列表,使用空格键或特定功能键选择要加入此虚拟磁盘的物理硬盘,确保选择正确的磁盘!RAID 10 需要先选择镜像对,再组合成条带组(具体操作依界面而定)。
- 配置虚拟磁盘参数:
- 大小 (Size): 通常选择所有可用空间(默认)或指定大小(如要创建多个 VD)。
- 名称 (Name): 为虚拟磁盘起一个易于识别的名字(如
OS_RAID1
,DATA_RAID5
)。 - 条带大小 (Stripe Size / Block Size): 数据分割写入磁盘的块大小(如 64KB, 128KB, 256KB, 512KB, 1MB),选择取决于负载:
- 小文件、随机 IO 多(如数据库事务日志):较小的条带(64KB, 128KB)可能更好。
- 大文件、顺序 IO 多(如视频流、备份):较大的条带(256KB, 512KB, 1MB)可能更优。
- 不确定时,64KB 或 128KB 通常是较安全和通用的选择,查阅控制器文档或应用最佳实践建议。
- 读策略 (Read Policy):
Normal
(默认) 或Ahead
(预读,可能提升顺序读性能)。 - 写策略 (Write Policy): 这是关键设置,与缓存相关:
Write Through
(直写):数据直接写入磁盘后才确认写入完成,最安全(掉电不丢缓存数据),但性能最低。通常不推荐,除非没有 BBU/Flash 保护且对性能要求极低。Write Back
(回写):数据先写入控制器高速缓存即确认完成,稍后缓存再写入磁盘,性能极高。强烈建议在 RAID 控制器配备有效的 BBU (电池备份单元) 或 Flash Backup Unit (闪存备份) 时使用此模式。 这些保护单元能在服务器意外断电时,将缓存中尚未写入磁盘的数据保护起来(靠电池供电或写入闪存),待电力恢复后再安全写入磁盘,避免数据丢失。Write Back with BBU
/Protected
:控制器自动检测 BBU 状态,仅在 BBU 正常时启用 Write Back,否则降级为 Write Through,这是最推荐的设置。
- IO 策略 (IO Policy):
Direct IO
(默认) 或Cached IO
(允许读缓存)。Direct IO
通常更通用。 - 初始化模式 (Initialization): 创建后是否立即进行后台初始化(Background Initialization)。强烈建议选择
Full Initialization
或Init
。 这会检查所有磁盘块并写入校验信息(对 RAID 5/6),确保阵列完整性,避免后续潜在问题,虽然耗时(可能几小时到几十小时,取决于阵列大小和速度),但非常必要,可以选择在后台运行,不影响安装操作系统(但可能影响性能)。
- 确认创建: 仔细检查所有设置(特别是 RAID 级别、选中的磁盘、写策略),确认无误后执行创建操作。
- 在配置工具主菜单中找到类似
-
配置热备盘 (Hot Spare – 可选但强烈推荐):
- 回到配置工具主菜单,找到管理热备盘的选项(如
Manage Hot Spares
)。 - 选择一块或多块未使用的、状态为
Unconfigured Good
的物理磁盘。 - 指定其为全局热备盘(Global Hot Spare)或指定给特定阵列组(Dedicated Hot Spare),全局热备盘可服务于控制器上的任何阵列。
- 回到配置工具主菜单,找到管理热备盘的选项(如
-
保存配置并退出:
- 完成所有虚拟磁盘和热备盘的配置后,在主菜单中找到保存配置的选项(如
Save Configuration
),确认保存。 - 然后选择退出配置工具(
Exit
),服务器通常会继续启动或重启。
- 完成所有虚拟磁盘和热备盘的配置后,在主菜单中找到保存配置的选项(如
-
安装操作系统:
- 服务器重启后,在启动过程中可能需要按另一个键(如
F11
)进入启动设备选择菜单。 - 您应该能看到由 RAID 控制器创建的虚拟磁盘(通常显示为控制器型号名称或您命名的 VD)。
- 选择从您的操作系统安装介质(U 盘或光盘)启动。
- 在操作系统安装程序中,当提示选择安装位置时,您应该能看到刚才创建的虚拟磁盘(显示为一个物理磁盘,容量是您配置的 VD 大小)。
- 关键步骤:加载 RAID 控制器驱动程序! 在操作系统安装界面(尤其是 Windows Server),如果安装程序无法识别到您的虚拟磁盘(即看不到硬盘),您需要加载 RAID 控制器的驱动程序,通常有选项如“加载驱动程序”、“浏览我的驱动程序”,插入您准备好的包含驱动程序的 U 盘,浏览到对应操作系统版本的驱动文件夹,选择并加载驱动,加载成功后,虚拟磁盘应可见。
- 在虚拟磁盘上创建分区、格式化并安装操作系统。
- 服务器重启后,在启动过程中可能需要按另一个键(如
-
安装 RAID 管理软件 (可选但推荐):
- 操作系统安装完成后,登录系统。
- 安装 RAID 控制器厂商提供的操作系统下的管理软件(如 Broadcom MegaRAID Storage Manager, HPE Smart Storage Administrator, Dell OpenManage Server Administrator),这些软件提供更直观的界面查看阵列状态、健康状况、执行管理操作(如重建、更换故障盘、修改配置)、设置报警通知等。
服务器 RAID 的后期管理与维护
配置完成只是开始,持续的监控和维护是保障 RAID 可靠运行的关键:
-
监控阵列状态:
- 定期(至少每天)检查 RAID 状态,可以通过:
- 服务器启动时的 POST 信息(常会显示阵列状态)。
- 操作系统下的 RAID 管理软件(最佳方式,提供详细信息)。
- 服务器厂商的带外管理工具(如 iDRAC, iLO, IMM)。
- 关注状态信息:
Optimal
(正常),Degraded
(降级 – 有盘故障,冗余降低),Offline
/Failed
(阵列失效 – 冗余丢失,数据危险!)。 - 关注正在进行的操作:如
Initializing
(初始化中),Rebuilding
(重建中 – 故障盘替换后或热备盘激活后),Consistency Check
(一致性检查 – 验证数据与校验信息是否一致)。
- 定期(至少每天)检查 RAID 状态,可以通过:
-
处理磁盘故障:
- 状态变为
Degraded
: 立即检查管理软件或物理面板,确定哪块物理盘故障(通常有指示灯闪烁或管理界面明确标出)。 - 物理更换故障盘:
- 如果配置了热备盘,重建应已自动开始,仍需尽快安排更换故障盘。
- 如果没有热备盘,尽快在业务允许的时间窗口(如维护时段)关机更换故障盘,务必使用同型号或兼容的、同容量或更大容量的企业级硬盘,小容量盘替换大容量盘可能无法重建。
- 更换后操作: 新盘插入后,RAID 控制器通常会自动将其识别为
Unconfigured Good
,通过管理软件,手动将新盘指定为原故障盘位置的替换盘(Replace Member Disk
或类似选项),或如果热备盘已顶上,则将新盘设置为新的热备盘,控制器会自动开始将数据重建/复制到新盘上。 - 监控重建过程: 重建过程 I/O 密集,会显著影响阵列性能,通过管理软件监控重建进度和预计完成时间。重建完成前,阵列仍处于脆弱状态(RAID 5 尤其如此),避免高负载操作。
- 状态变为
-
定期进行一致性检查 (Consistency Check / Patrol Read):
定期(如每周或每月)手动或设置计划任务,让 RAID 控制器对整个阵列进行一致性检查,这能主动发现并修复潜在的磁盘扇区错误或数据与校验信息不一致的问题,防患于未然。
-
固件与驱动更新:
定期关注 RAID 控制器固件和驱动程序的更新,厂商会修复漏洞、提升稳定性和兼容性,在维护窗口内,按照厂商指导谨慎进行更新。
-
记录与文档:
详细记录服务器的 RAID 配置:控制器型号、固件版本、RAID 级别、成员盘型号/序列号、虚拟磁盘参数、热备盘配置等,这对于故障排查和灾难恢复至关重要。
重要警告与最佳实践总结
- RAID 不是备份! 必须实施独立的、离线的
原创文章,发布者:酷番叔,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cloud.kd.cn/ask/83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