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备工作
-
识别目标设备
使用lsblk
或fdisk -l
命令查看所有存储设备:sudo lsblk # 显示设备树状结构(推荐) sudo fdisk -l # 列出所有磁盘及分区
确认目标设备名称(如
/dev/sdb
、/dev/nvme0n1p2
)。 -
备份数据
若目标设备有数据,必须提前备份:sudo rsync -av /path/to/data /backup/location/
创建分区(若设备未分区)
使用 fdisk
或 parted
工具分区(以 /dev/sdb
为例):
sudo fdisk /dev/sdb
- 输入
n
创建新分区(主分区/逻辑分区按需选择)。 - 设置分区大小(如
+20G
)。 - 输入
t
指定分区类型(Linux默认83
,交换分区为82
)。 - 输入
w
保存并退出。
完成后执行partprobe /dev/sdb
刷新分区表。
注意:若设备已有分区(如
/dev/sdb1
),跳过此步。
创建文件系统(格式化)
使用 mkfs
命令格式化分区,选择文件系统类型:
- EXT4(推荐通用格式)
sudo mkfs.ext4 /dev/sdb1 # 将/dev/sdb1格式化为EXT4
- XFS(高性能大文件场景)
sudo mkfs.xfs /dev/sdb1
- Btrfs(支持快照与校验)
sudo mkfs.btrfs /dev/sdb1
- FAT32/NTFS(跨平台兼容)
sudo mkfs.vfat -F 32 /dev/sdb1 # FAT32 sudo mkfs.ntfs /dev/sdb1 # NTFS
挂载文件系统
-
临时挂载(重启失效)
创建挂载点并挂载:sudo mkdir /mnt/mydata # 创建目录 sudo mount /dev/sdb1 /mnt/mydata # 挂载设备
验证挂载:
df -hT /mnt/mydata # 查看文件系统类型及空间
-
永久挂载(配置/etc/fstab)
获取分区的UUID(更安全):sudo blkid /dev/sdb1 # 复制UUID值
编辑
/etc/fstab
文件:sudo nano /etc/fstab
添加一行(以EXT4为例):
UUID=1234abcd-5678-efgh /mnt/mydata ext4 defaults 0 2
- 参数说明:
defaults
:默认挂载选项(读写、执行等)。
0
:不备份文件系统。
2
:开机时检查顺序(根目录为1,其他为2)。
保存后执行sudo mount -a
测试配置是否生效。
- 参数说明:
验证与测试
-
检查文件系统
使用fsck
扫描错误(需先卸载):sudo umount /dev/sdb1 sudo fsck /dev/sdb1
-
读写测试
echo "Test Content" | sudo tee /mnt/mydata/test.txt # 写入 sudo cat /mnt/mydata/test.txt # 读取 sudo rm /mnt/mydata/test.txt # 删除
高级场景
- 加密文件系统:使用
LUKS
加密分区(需安装cryptsetup
)。 - RAID配置:通过
mdadm
创建软RAID后再格式化。 - 交换分区:用
mkswap /dev/sdb2 && swapon /dev/sdb2
激活。
注意事项
- 权限管理:用
chown
和chmod
设置目录所有者及权限。 - 安全卸载:操作完成后执行
sync && umount
避免数据损坏。 - 文件系统选择:
- 日常使用:EXT4(稳定兼容)。
- 大文件/服务器:XFS(高性能)。
- 高级功能:Btrfs(快照、压缩)。
风险提示:直接操作磁盘分区可能导致系统无法启动或数据丢失,建议在测试环境练习后再应用于生产环境。
引用说明:
- Linux
man
手册(命令:man fdisk
,man mkfs.ext4
)。 - The Linux Documentation Project (TLDP) 存储管理指南。
- Ubuntu Server官方文档(文件系统章节)。
- 内核文档(
Documentation/filesystems/
)。
原创文章,发布者:酷番叔,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cloud.kd.cn/ask/92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