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令行删除(核心方法)
删除文件
rm 文件名 # 删除单个文件(例: rm report.txt) rm 文件1 文件2 # 批量删除文件 rm *.log # 通配符删除所有.log后缀文件
关键选项:
-i
:交互确认(推荐新手)rm -i important.txt # 删除前提示确认
-f
:强制删除(忽略错误提示)rm -f temp.log # 强制删除只读文件
-v
:显示操作详情rm -v old_*.jpg # 输出已删除文件名
删除目录
rmdir 空目录名 # 仅删除空目录(例: rdir empty_folder) rm -r 目录名 # 递归删除非空目录(含子文件) rm -rf 目录名 # 强制递归删除(无确认,慎用!)
⚠️ 危险命令警示:
rm -rf /
或rm -rf /*
会强制删除系统所有文件!
操作目录前务必检查路径是否正确(建议先用pwd
确认当前位置)。
图形界面删除(适合新手)
- 文件管理器操作:
- 打开Nautilus(GNOME)、Dolphin(KDE)等文件管理器
- 右键点击目标文件/目录 → 选择 Move to Trash(移入回收站)
- 清空回收站永久删除
- 回收站路径:
删除的文件默认保存在~/.local/share/Trash/
,可手动恢复。
安全删除实践
防止误删
- 使用别名保护(添加到
~/.bashrc
):alias rm='rm -i' # 默认启用交互确认
- 替代命令:
trash-cli
工具(安装:sudo apt install trash-cli
)trash-put 文件 # 文件移入回收站(可恢复)
彻底擦除敏感文件
shred -zu 文件名 # 覆盖文件后删除(-z: 最后用0覆盖, -u: 删除文件)
适用场景:银行卡信息、密钥等隐私文件。
数据恢复与注意事项
- 误删紧急处理:
- 立即停止写入磁盘
- 使用
testdisk
或extundelete
工具尝试恢复
- 备份习惯:
- 关键数据定期备份(例:
rsync
或BorgBackup
)
- 关键数据定期备份(例:
- 权限管理:
- 无
sudo
权限时无法删除系统文件(避免误删系统关键文件)
- 无
总结建议
场景 | 推荐命令 | 风险等级 |
---|---|---|
删除普通文件 | rm -i 文件名 |
低 |
删除非空目录 | rm -rI 目录名 |
中(-I 批量确认) |
安全擦除敏感数据 | shred -zu 文件名 |
低 |
日常使用(防误删) | trash-put 文件名 |
极低 |
📌 专业提示:
- 生产服务器中,删除前务必通过
ls
确认路径- 使用
find
命令定位文件再删除(例:find . -name "*.tmp" -exec rm {} \;
)
引用说明: 参考 GNU Coreutils 官方文档(https://www.gnu.org/software/coreutils/)及 Linux 文件系统标准(Filesystem Hierarchy Standard)。shred
命令有效性受文件系统类型影响,不适用于日志结构或固态硬盘(SSD)。
原创文章,发布者:酷番叔,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cloud.kd.cn/ask/98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