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untu进入命令行的4种方法有哪些?

图形界面下打开终端(推荐新手)

  1. 快捷键启动
    同时按下 Ctrl + Alt + T(所有Ubuntu版本通用),终端窗口会立即弹出。

  2. 菜单栏启动

    • 点击屏幕左上角 “Activities”(或按 Win 键)
    • 搜索栏输入 “terminal”“终端”
    • 点击终端图标(黑色窗口图标)打开

切换到纯命令行模式(无图形界面)

  1. 临时切换

    • Ctrl + Alt + F3(F3~F6均可,F1/F2通常保留给图形界面)
    • 输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
    • 返回图形界面:按 Ctrl + Alt + F2(或F1,取决于系统版本)
  2. 永久启动到命令行

    sudo systemctl set-default multi-user.target  # 设置默认命令行启动
    sudo reboot  # 重启生效
    • 恢复图形界面:
      sudo systemctl set-default graphical.target
      sudo reboot

通过恢复模式(Recovery Mode)

适用于系统故障时:

  1. 开机时长按 Shift 键进入GRUB菜单
  2. 选择 “Advanced options for Ubuntu”“Recovery Mode”
  3. “root” 进入命令行(需管理员密码)

SSH远程连接(管理服务器)

  1. 确保Ubuntu已开启SSH服务:
    sudo apt install openssh-server  # 安装服务
    sudo systemctl enable --now ssh  # 启动并设置开机自启
  2. 从其他设备连接:
    ssh 用户名@Ubuntu的IP地址  # ssh user@192.168.1.100

关键提示:

  • 退出命令行
    • 终端窗口:输入 exit 或按 Ctrl + D
    • 纯命令行模式:输入 logout 或重启
  • 权限说明:系统管理命令需加 sudo(如安装软件、修改配置)
  • 安全建议:生产环境优先使用SSH,避免直接操作物理控制台

引用说明:操作基于Ubuntu 22.04 LTS官方文档及GNU/Linux通用规范,关键命令参考自Ubuntu Manpages(manpages.ubuntu.com)和Systemd官方指南(freedesktop.org)。

原创文章,发布者:酷番叔,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cloud.kd.cn/ask/9922.html

(0)
酷番叔酷番叔
上一篇 2025年8月8日 00:55
下一篇 2025年8月8日 01:25

相关推荐

  • 如何以管理员身份打开命令提示符?

    在Windows系统中,命令提示符(CMD)是许多用户和管理员常用的工具,但部分命令需要管理员权限才能执行,若权限不足会提示“拒绝访问”,掌握以管理员身份打开命令提示符的方法至关重要,以下将详细介绍多种实用方法,覆盖不同操作习惯和系统场景,帮助用户快速高效地获取管理员权限,通过开始菜单搜索(最常用)这是适合大多……

    2025年8月27日
    3300
  • 电脑命令出错怎么办?

    遇到电脑内部命令问题,先检查命令拼写和参数是否正确,确认系统环境变量设置无误,尝试以管理员身份运行命令提示符或PowerShell,必要时重启电脑或使用系统文件检查工具修复。

    2025年7月19日
    5000
  • CentOS命令窗口怎么安装和使用?

    图形界面安装终端模拟器(适用于桌面版)如果已安装图形桌面环境(如 GNOME),默认自带GNOME Terminal,若未安装或需其他工具:安装 GNOME Terminal(最常用):sudo yum install gnome-terminal # CentOS 7sudo dnf install gnom……

    2025年8月7日
    3300
  • 命令行清Win垃圾?核心技巧在此

    以管理员身份运行命令提示符,输入 cleanmgr /sagerun:99 执行预设的磁盘清理方案,快速清除系统临时文件等垃圾。

    2025年8月8日
    3900
  • winscp怎么命令删除文件

    WinSCP中,使用命令删除文件可通过“rm 文件名”

    2025年8月16日
    33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80-8834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HI@E.KD.CN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