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镜像文件安装Linux是大多数用户选择的主流方式,相比其他安装方法,镜像文件安装具有系统纯净、版本可控、可自定义安装选项等优势,本文将详细介绍从准备工作到安装完成的完整流程,帮助不同阶段的用户顺利完成Linux系统的部署。
安装前的准备工作
在开始安装前,充分的准备是确保安装过程顺利的关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下载Linux镜像文件
首先需要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Linux发行版,例如Ubuntu(适合新手)、CentOS(适合服务器)、Fedora(适合技术爱好者)等,访问对应发行版的官方网站,在“Downloads”页面选择稳定版镜像,注意区分系统架构(64位通常选择amd64,ARM架构选择arm64)和镜像类型(推荐选择“Desktop”桌面版或“Server”服务器版,避免选择“Live CD”除非仅需体验),镜像文件通常为ISO格式,大小在4GB左右(桌面版)或更小(服务器版)。
验证镜像文件的完整性
下载完成后,为了避免镜像文件损坏或被篡改,需要验证其校验和(Checksum),官网通常会提供SHA256或MD5格式的校验和值,在Windows系统中,可通过PowerShell命令计算镜像文件的SHA256值(Get-FileHash -Path 文件名.iso -Algorithm SHA256
),将结果与官网提供的值对比;在Linux或macOS中,使用sha256sum 文件名.iso
命令,若输出值一致则说明镜像完好。
准备安装介质
传统上使用U盘作为安装介质,容量建议至少8GB(确保有足够空间存放镜像文件),若需安装双系统,需提前备份Windows中的重要数据,并使用磁盘管理工具(如Windows的“磁盘分区”或第三方工具)压缩出未分配空间(建议至少50GB,根据实际需求调整)。
了解硬件信息
查看电脑的硬件配置,特别是CPU架构(是否支持64位)、内存容量(建议至少4GB,8GB更流畅)、硬盘接口(SATA或NVMe,影响分区时的设备名识别)等,这些信息在后续分区和驱动安装时会用到。
制作启动U盘
制作可启动的安装U盘是安装Linux的核心步骤,推荐使用以下工具(不同平台适用工具不同):
Windows平台:Rufus
- 下载并打开Rufus,插入U盘,在“设备”下拉菜单中选择对应的U盘。
- 在“启动选择”中点击“选择文件”,导入下载的ISO镜像。
- “映像选项”中默认选择“标准Windows安装”,无需修改;“分区方案”根据电脑启动模式选择:若支持UEFI(新电脑默认),选择“GPT”;若为Legacy模式(老电脑),选择“MBR”。
- 点击“开始”,等待提示格式化U盘后,等待制作完成(约5-10分钟)。
Linux平台:dd命令
- 插入U盘,通过
lsblk
或fdisk -l
命令查看U盘设备名(通常为/dev/sdx,x为字母,如sdb)。 - 打开终端,执行命令:
sudo dd if=镜像文件路径 of=/dev/sdx bs=4M status=progress oflag=sync
(注意of=
后的设备名务必写对,避免覆盖硬盘)。 - 等待命令执行完成(显示“记录了XX+0的读入,XX+0的写出”即成功)。
macOS平台:balenaEtcher
- 下载balenaEtcher并打开,点击“Flash from file”选择ISO镜像,再点击“Select target”选择插入的U盘。
- 点击“Flash!”开始制作,等待提示“Flash Complete”即可。
以下是不同制作工具的对比表格:
工具名称 | 支持平台 | 特点 | 适用场景 |
---|---|---|---|
Rufus | Windows | 界面简洁,支持UEFI/MBR自动识别 | Windows用户首选 |
dd命令 | Linux | 原生命令,无需安装第三方工具 | Linux终端用户 |
balenaEtcher | macOS | 跨平台,操作简单,安全性高 | macOS用户 |
启动电脑并进入安装环境
制作好启动U盘后,需要设置电脑从U盘启动:
-
插入U盘并重启电脑,在开机画面出现时(通常是品牌LOGO界面),根据屏幕提示按下特定键进入BIOS/UEFI设置界面(常见按键:F2、F10、F12、Del,不同品牌电脑按键不同,可查阅说明书)。
-
在BIOS/UEFI中设置启动顺序:进入“Boot”或“启动”选项卡,将“Boot Mode”设置为“UEFI”(若支持)或“Legacy”,然后将U盘设备调整为第一启动项(通常显示为“USB-HDD”或类似名称)。
-
保存设置并退出:按F10保存设置,电脑会自动重启并从U盘启动,进入Linux安装界面。
Linux系统安装步骤
启动后,根据安装界面的提示完成以下操作(以Ubuntu桌面版为例,其他发行版流程类似):
选择语言和键盘布局
进入安装界面后,首先选择安装过程中使用的语言(建议选择“中文(简体)”),然后点击“安装Ubuntu”,在键盘布局页面选择默认的“汉语”即可。
连接网络(可选)
若安装过程中需要下载更新或安装第三方驱动,可点击“现在连接”选择Wi-Fi网络(或插入网线),对于服务器版,通常建议在安装后配置网络。
分区方案选择
分区是安装过程中最关键的步骤,直接影响系统的稳定性和数据管理,根据需求选择以下方案:
-
自动分区:适合新手,选择“清除整个磁盘并安装Linux”,系统会自动划分/boot(1GB)、/(剩余空间的50%-70%)、swap(内存大小,若内存≥8GB可设为4GB-8GB)、/home(剩余空间)等分区,但自动分区会覆盖整个磁盘,不适合双系统。
-
手动分区:适合双系统或自定义需求,点击“其他选项”,进入分区界面:
- 首先创建/boot分区:点击“+”号,新分区大小设为1024MB,挂载点选择“/boot”,文件系统选择“ext4”。
- 创建swap分区:若内存较小(≤4GB),建议创建swap分区(大小与内存相同),挂载点选择“swap”;若内存≥8GB,可省略(现代Linux系统可通过zswap优化内存管理)。
- 创建/根分区:剩余空间的大部分(约70%)分配给根分区,挂载点选择“/”,文件系统选择“ext4”。
- 创建/home分区:剩余空间分配给/home,挂载点选择“/home”,文件系统选择“ext4”(用于存放用户数据,重装系统时可保留)。
分区方案对比表格如下:
分区类型 大小建议 挂载点 文件系统 作用 /boot 1024MB /boot ext4 存放引导文件,独立分区避免引导损坏 swap 内存大小(≤8GB) swap swap 虚拟内存,物理内存不足时的补充 剩余空间的50%-70% ext4 系统根目录,存放系统文件 /home 剩余空间 /home ext4 用户个人文件,独立分区便于数据管理
设置用户信息
在“用户设置”页面,输入用户名、密码(建议设置强密码),并选择“需要我的密码登录”(若需自动登录可取消勾选),服务器版需设置主机名(Hostname)和SSH登录选项。
安装第三方软件
在“安装类型”页面,可选择“安装Ubuntu时下载更新”和“安装第三方软件(图形界面、Wi-Fi硬件等)”,勾选后系统会在安装过程中自动下载驱动和更新,建议新手勾选。
开始安装
确认所有设置无误后,点击“现在安装”,在弹出的确认窗口点击“继续”,等待安装完成(约10-30分钟,根据电脑性能而定),安装过程中会提示重启,此时拔出U盘,电脑会自动从硬盘启动进入Linux系统。
安装后的基本配置
首次进入系统后,建议完成以下配置:
- 更新系统:打开终端,执行
sudo apt update && sudo apt upgrade
(Ubuntu/Debian)或sudo dnf upgrade
(Fedora/CentOS),更新系统软件包。 - 安装驱动:若显卡、无线网卡等硬件未正常工作,可通过“软件和更新”中的“附加驱动”选项安装官方驱动。
- 配置网络:若安装时未联网,进入“设置”-“网络”配置Wi-Fi或有线网络。
注意事项
- 备份数据:安装前务必备份重要数据,避免因操作失误导致数据丢失。
- 启动模式匹配:确保BIOS/UEFI中的启动模式(UEFI/MBR)与U盘分区方案一致,否则可能无法启动。
- 双系统引导:若安装双系统,建议先安装Windows再安装Linux,避免引导问题;Linux安装程序通常会自动识别Windows并添加引导项。
相关问答FAQs
问题1:安装Linux后无法进入系统,提示“boot error”怎么办?
解答:这通常是由于引导文件损坏或分区方案不匹配导致的,解决方法:
- 使用U盘启动进入“Live CD”模式(选择“试用Ubuntu”),打开终端,执行
sudo fdisk -l
查看Linux根分区(如/dev/sda2),然后挂载分区:sudo mount /dev/sda2 /mnt
,sudo mount /dev/sda1 /mnt/boot
(若有/boot分区)。 - 执行
sudo chroot /mnt
切换到系统环境,重新安装引导程序:grub-install /dev/sda
(若为UEFI模式,需先挂载EFI分区:sudo mount /dev/sda1 /mnt/boot/efi
,然后执行grub-install --target=x86_64-efi --efi-directory=/boot/efi --bootloader-id=ubuntu
)。 - 更新引导配置:
update-grub
,完成后重启电脑即可。
问题2:如何卸载Linux并恢复Windows启动?
解答:若不再使用Linux,可通过以下步骤卸载并恢复Windows引导:
- 使用Windows安装U盘启动,进入“修复计算机”-“命令提示符”,执行
bootrec /fixmbr
修复主引导记录,bootrec /fixboot
修复引导扇区(若提示“拒绝访问”,需先执行bootsect /nt60 sys
)。 - 打开“磁盘管理”,删除Linux分区(通常为未分配空间),右键点击Windows分区选择“扩展卷”合并空间(可选)。
- 若Windows引导仍缺失,可使用
bootrec /rebuildbcd
重建引导配置文件。
原创文章,发布者:酷番叔,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cloud.kd.cn/ask/19986.html